第B06版:法治文萃

正版缺失催生盗版

电子书侵权恶性循环如何“破题”

本文字数:3869

资料图片

正是由于电子书更容易被盗版,一些作者和编辑才不愿意授权电子版,而扫描版和泄露存档的流行又是电子书缺失的结果。与其说读者是“不得不看盗版”,不如说是盗版影响了书籍电子化的正常链条,造成了恶性循环。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文化新业态发展韧性持续增强。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之一的数字出版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然而,作为数字出版的主要产品形态之一,电子书盗版侵权的问题仍为行业发展带来诸多困扰。2022年末,盗版电子书网站Z-Library被美国相关部门关停,这一事件一时引发了全球许多阅读爱好者的关注。毫无疑问,传播盗版书籍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但目前有大量平台、渠道在为盗版电子书传播提供依托,其中不少受到用户追捧。与此同时,受盗版侵害的电子书作者、出版商却鲜有发声的机会,为他们辩护的声音并不多见。

盗版行为受部分用户支持,出版商“有苦难言”……盗版电子书问题错综复杂,探讨其解决之道也需多方共同发声。

盗版电子书因传播优势流行

对于就读于天津某高校的历史学博士生丁宁(化名)来说,读书是他学习工作的“刚需”。为了进行研究,拓宽视野,他每年都要阅读大量中外文书籍,其中一部分就是他找到的盗版电子书。

大学图书馆、公共档案馆、网络开源资料能够满足丁宁大部分阅读需求,但仍有不少书籍不易通过正规途径获取。遇到“找不到书”的问题时,丁宁会选择到网络上搜寻盗版电子书。

丁宁表示,许多书籍并没有正版电子书在售,网上能找到的电子版都是从数据库中泄露出来的存档,或者是民间自制的扫描版。如果要看电子书,就只能选择盗版,即使想花钱看正版也无处可看。此外,许多绝版书和外文书籍也只有盗版电子书可看,除非读者愿意支付极其昂贵的价格求购实体书。

某资源交流网站活跃着一位网名为“北海”的用户。2016年以来,北海一直是网站书籍区的活跃用户。

北海说,他所知道的大多数电子书的来源,都是合法的电子书数据库或销售平台,还有一部分电子书是书友自行扫描的。一些拥有高权限的账号能够从电子书数据库中得到文件,并最终泄露到网络上。电子书销售平台出售的许多正版电子书也可以被破解,破解之后用户便可以随意拷贝、阅览。因此总体来说,“电子书并不难找”,特别是出版于2015年之前的书籍,大多都有扫描版在网上传播。

北海称,很多人传播电子书只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并非为了借此牟利。“人们想要获取信息,却要面对许多不合理门槛。很多书定价过高,甚至根本没有正版可买,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

在北海看来,人们购买正版书支付的金钱大多没有流向作者或译者,而是落入了拥有版权的一些出版商手中。北海指出,这种现象在欧美学术出版界尤其常见,这种现象助推了扫描版盗版电子书的流行。

“我国虽没有欧美那么严重的版权垄断,但正版书昂贵、获取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依然存在,何况很多书还是大家的‘刚需’。在这种情况下,盗版电子书就应运而生了。”北海说。

“盗版当然不对,但是在正版电子书发展仍然不完善的情况下,盗版的生态位恐怕很难消灭。在我看来盗版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规则会越来越健全,当信息进一步繁荣,盗版可能就会消失。很多年后我们回头看今天的盗版电子书,可能就像现在看十几年前的盗版电子游戏一样。”丁宁说。

正版电子书成本“不容小觑”

与上述部分读者认知相悖的是,面对“电子书无本万利”“出版商坐地起价”的观点,邱宇(化名)连说了两个“不”字。

邱宇在书籍出版行业工作已有6年,实体书与电子书出版工作均有从事。邱宇表示,公众对于电子书出版的认知往往有一些偏差,特别是容易低估电子书出版的成本。

邱宇告诉记者,出版一本正版电子书需要付出的成本很多。首先是支付给作者的版权费用,版权即知识产权,作者的知识劳动不会因书籍的介质从纸变为数字而贬值。版权成本往往比较高昂,对于名家名作来说尤其如此。

其次,电子书制作也需要不少投入。无论是人工排版,还是计算机转换排版,都要有文字编辑、美术设计、程序开发者为其付出劳动。电子书制作有成本,这一点和纸质书一样。

最后,出版商还需要为电子书付出发行成本,包括宣传推广费用、平台对接费用、售后服务成本等。这些“最后一环”的付出容易被大众忽略,却是必不可少的。

邱宇强调,“出版商坐地起价”这种描述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出版业。总的来说,我国书籍的价格是比较符合市场规律的。许多电子书定价接近纸质版,这也是与其成本相匹配的。“我希望读者都能够认识到一点,那就是书的价值来源于内容,源于作者和出版者的劳动,而不是源于纸张。理解了这一点,应该就不会再对电子书的价格有疑问了。”

针对盗版电子书对正版的冲击,邱宇评论说,一些读者提出的“纸质书没有电子版”问题其实就是盗版造成的。正是由于电子书更容易被盗版,一些作者和编辑才不愿意授权电子版,而扫描版和泄露存档的流行又是电子书缺失的结果。与其说读者是“不得不看盗版”,不如说是盗版影响了书籍电子化的正常链条,造成了恶性循环。

电子书产业生态仍需构建

正版缺失催生盗版,盗版影响正版发展,读者对出版商缺乏理解……盗版电子书流行背后的问题,可谓一环扣一环。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主任郭晶表示,我国电子书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国家、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积极协同。

郭晶认为,我国在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制度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数字版权和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版权保护技术也得与时俱进,为电子书版权保护提供支撑。

此外,我国电子书产业仍然存在上下游业务交叉重合,行业恶性竞争的情况。这些情况也对电子书版权资源的保护产生了负面影响。产业链各方应该通力合作、共享资源,才能推进我国电子书市场良性发展。

丁宁希望我国能够重视旧版书、古籍、各类档案的电子化,并畅通大众的知识接触渠道。“如果人们都能以合法的方式、合理的价格顺畅获取优质的电子出版资源,扫描排版质量差、检索困难、缺乏配套服务的盗版电子书自然就会被淘汰。”

邱宇希望我国读者继续提高数字版权保护意识。作为从业者,他认为出版业的改进离不开读者的理解和支持。

北海告诉记者,近年来网络上对电子书的版权保护力度已有明显提升。

“2019年之后出版的书都不太好找了。实际上,我们不崇尚盗版,我们愿意花钱支持正版。只是希望中国的图书市场越来越好,让大家能方便地读到更多好书。”北海笑着说。

相关阅读>>>

打击盗版、鼓励授权 让正版电子书占领市场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出版业,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如今,越来越多读者拿起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阅读电子书。据统计,2021年我国人均阅读3.3本电子书。以电子书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已成为亿万读者的首选。读者的旺盛需求,也推动着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尽管受疫情冲击,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行业依然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与产业蓬勃发展相伴的,还有不断发生的电子书盗版侵权问题。目前,不少网络电商平台,存在大量以代找文件为名的商铺,用户花几元钱就能下载所需电子书。一些网络论坛以交流为名,允许用户自行上传和交换电子书。一些网盘提供电子书搜索和下载服务,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到电子书。这些电子书绝大部分都是盗版,在网络上传播扩散,给行业发展带来诸多困扰。

为什么盗版电子书长期存在,屡禁不绝?收费低廉、获取方便,是一个重要原因。正版电子书品种、数量难以满足读者需求,客观上也造成了盗版的难以遏制。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在40万种以上,其中大多数并没有数字化版本。而且越是出版时间早、难以借阅和购买的图书,其数字化版本就越少。需要此类图书的读者,迫不得已只能去寻找盗版。另外,一些有条件的网友自己扫描此类图书,或从数据库中下载后传播到网上,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盗版的流行。可以说,正版市场发育不足与盗版流行,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作者和出版社担心作品被盗版,于是不授权出版电子书;读者需求难以满足,于是寻找盗版电子书,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权利人的担忧。能否打破这个循环,是解决电子书盗版问题的关键。

需要强调的是,盗版电子书的扩散传播隐蔽性较强。容量为几个G的大型电子书,下载不过几分钟。为收集和固定证据,权利人往往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即便官司打赢了,赔偿金额也很有限。这就抑制了权利人主动维权的积极性。因此,治理盗版电子书,必须双管齐下、疏堵结合。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考虑引入惩罚性赔偿措施,让盗版侵权付出巨大代价。一方面需要推动正版电子书市场健康发展,鼓励著作权人授权数字化版权,鼓励出版企业和电子书发行平台提供品种丰富、获取方便、价格合理的电子书产品,让正版电子书占领市场。

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推广、宣传公益性的电子书借阅服务。目前我国各地图书馆纷纷加大电子书等数字化阅读产品的采购和建设力度,推出手机和平板电脑客户端,有的图书馆还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由于不少读者并不了解有这些免费服务,一旦找不到书,还是习惯于求助盗版。因此有必要加大对电子书公共服务的宣传力度,推动相关高质量电子书阅读服务走进更多家庭。

数字出版行业的进步,有赖于产业链相关各方的通力合作,最需要广大读者的理解和支持。对网络侵权盗版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我们一定能遏制电子书盗版现象,有效调动创作者积极性,更好满足读者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营造更良好的环境。  (张贺)

(来源:科技日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文萃 B06电子书侵权恶性循环如何“破题” 2023-02-17 2 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