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谢钱钱
本报讯 如何应对ChatGPT给学术诚信规范带来的挑战?如何搭好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驾驭“这柄利器”?2月17日,上海大学召开了ChatGPT等工具使用、学术诚信规范与教育法治研讨会,相关组织的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并展开热烈讨论。
如果ChatGPT进入学术生活,你会怎么做?华东师范大学姚荣副教授分享了一组教育领域关于ChatGPT的最新微调研结果,微调查表明,目前上海高校学生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依法依规通过ChatGPT确定学术方向的比例高达42%。
尝试或准备通过ChatGPT写作成为高校学生的一种迫切体验,与此同时也给学术诚信规范建设带来挑战。据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处长毛建华介绍,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上海高校学生的学术诚信规范,上海大学等许多高校开设了学术诚信规范系列课程,但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的背景下,高校学术诚信规范面临巨大挑战,学术诚信规范建设也亟需更新理念。
那么,如何搭好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驾驭“这柄利器”?上海大学袁曾副教授指出,对于ChatGPT等工具的使用,目前不仅在理论层面缺少有组织的研究,在应用层面也尚无确切的版权边界,在标准层面更缺少体系性的引导。
姚荣建议,要校规校纪中增加关于ChatGPT的相关条款,《学生纪律处分办法》和《学术不端认定办法》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比如规定哪些是合理使用,哪些属于恣意使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Chat-GPT学术抄袭或剽窃进行认定;他还建议,上位法完善上也应更加积极作为。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所趋,ChatGPT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缩影。上海市教委政策法规处李进付副处长指出,在培养人的教育目标下,对ChatGPT等工具的使用需要冷思考和主动应对,要做好全面系统、动态的评估,为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作铺垫,同时要建立具有包容性的监管制度,划清底线,搭好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主动适应教育新形态,唯有此,才能充分发挥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教育服务属性,打造更有质量的未来教育,进一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