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身陷囹圄却归罪于父母痛定思痛方知错得离谱

本文字数:1690

□法治报记者  徐荔

2023年刚开年,监狱局信访办公室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刑释人员谢小叶(化名)寄来的感谢信。信中谢小叶提到,他在服刑期间彷徨无助,是主管民警的帮助改变了他的人生。

周浦监狱四监区民警耿耀钦正是谢小叶当时的主管民警,得知谢小叶的改变和谢意,他由衷欣慰……

犯罪服刑,父母自责,他却不以为然

谢小叶出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母因为工作忙碌,陪伴照顾谢小叶的时间不多,于是他们对谢小叶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无条件地满足,以此来弥补、安抚孩子。长期缺乏管教,又被溺爱的谢小叶就这样逐渐长成了贪图享乐、浮躁冲动、恣意妄为的样子。后来,谢小叶为了寻求刺激吸毒,甚至因为毒品触及法律底线,犯罪入狱。

谢小叶服刑后,父母伤心不已,自责没有管束好孩子,可是谢小叶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却不以为然。自视甚高的谢小叶还看不起其他服刑人员,总是和他人摩擦不断,常发生口角。在服刑态度上则是“挑肥拣瘦”,觉得改造前景渺茫的他多次流露出抵抗改造的想法,并且不信任民警,相当消极。此外,谢小叶对父母的态度专横跋扈,和父母打亲情电话时不是要钱,就是报个平安后草草了事。

对于谢小叶的表现,主管民警耿耀钦曾从多个角度对他开展个别谈话教育,日常工作中也注意加强关注和引导。可是谢小叶就像一只棘手的刺猬,耿耀钦只得耐心地继续寻找“突破口”。

有一天巡查时,耿耀钦发现谢小叶面色苍白,靠在床沿上喘着粗气,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耿耀钦马上上前询问情况,谢小叶却坚称自己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耿耀钦是个有心人,他之前就了解到谢小叶患有哮喘。经过询问他人得知,谢小叶在15分钟前已经使用过哮喘喷雾,但情况并未好转。出于负责的态度,耿耀钦说服谢小叶,及时带他去监狱医务所治疗。经过20分钟的吸氧治疗,谢小叶的脸终于重现血色。直到情况稳定,耿耀钦才带谢小叶回到监房,并在之后特别注意他的身体情况。那一刻,谢小叶的“心”开始动摇了。

谢小叶主动找到耿耀钦表示感谢。耿耀钦则抓住机会,与谢小叶开展了一场交心“攻防战”。

早就做过“功课”的耿耀钦从谢小叶的儿时经历谈到他成年后的错误选择,一桩桩、一件件地分析原因,同时说服谢小叶参加监区的心理团训活动,希望他能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把握自我、重塑自我。谢小叶同意了。

潜移默化,化解心结,终于彻底反思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谢小叶对耿耀钦更加信任,也慢慢地敞开了心扉。在一次谈话中谢小叶吐露心声,幼年时父母因工作忙碌,常常放他独自一人在家,凡事都是父母给钱解决,他慢慢地就变得自由散漫,还结交了不少狐朋狗友,染上毒瘾,走上歧途。谢小叶觉得是父母关心的缺失造成了他孤僻冷漠的性格和如今的局面,所以和父母的关系日益疏远。

“没有父母不想自己孩子成才,也没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身陷囹圄,父母生你养你不容易,因为工作而疏于对你的照顾也不是他们的本意。会走到现在的结果是你长期行为不良造成的,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问题。”耿耀钦指出谢小叶的思想误区。谢小叶没有反驳,但也没有响应。耿耀钦知道一次教育谈话无法改变一个人长期的思想,不过只要坚持纠正他的错误想法,总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起到作用。

此后不久,耿耀钦发现谢小叶打亲情电话时,对父母的关心及叮嘱极为不耐烦。于是,耿耀钦又和谢小叶就家人的话题进行谈话。耿耀钦将谢小叶父母对他的关心细细分析,引导谢小叶理解父母的不易。

那次谈话后,谢小叶回到监房思考良久,随后写下了一封感恩父母、自我反省的家信。父母对谢小叶的来信激动不已,这是这么多年来儿子第一次对他们说心里话,他们很快回了信。信中他们期盼着谢小叶的回归,约定等他回家后,一家人要一起旅行,秉烛畅谈。收到父母回信的谢小叶也哽咽了,原来他真的从未和父母好好沟通过,也从没有真正懂过父母对他的爱……

就这样,在耿耀钦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教育引导下,谢小叶解开了对父母的心结,变得有所期盼,也由此逐渐端正了改造态度。他对曾经的行为彻底反思,下定决心与那些狐朋狗友断绝往来。

谢小叶的改造逐步走上了正轨,后来还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减刑,并于去年回归社会,践行那些和父母的约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身陷囹圄却归罪于父母痛定思痛方知错得离谱 2023-03-03 2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