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2022年,在远离市中心的近郊金山区,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佩戴率竟已达到98%以上,位列全市第一。然而在头盔佩戴率大幅上升的同时,仍然存在安全扣不系或者虚扣的“假戴帽”现象。如何解决“假带帽”现象?今年以来,在金山16个“交通安全劝导站”已累计劝导3万余次,金山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从“生命至上”的高度,转变观念,让“假戴帽”变“戴真帽”,啃下非机动车管理这块“硬骨头”。
据悉,自今年2月初开始,金山分局交警支队会同各派出所,深入148个村(居)委,落实专人定期逐一上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面对面讲解规范佩戴安全头盔。此外,在一些“村道”和小区出入口,注意规范佩戴头盔的安全提示语每日会循环上千遍,通过这样“洗脑式”的宣传,要求居民驾乘电动自行车未规范佩戴头盔不出村(居)、小区。
“两个多月前,卫零路沪杭公路路口每天晚高峰期间两小时就有几十名骑车人因为未规范佩戴头盔的违法行为接受教育处罚;近来,晚高峰接受教育处罚的骑行人下降到了平均每两小时10人。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对于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的安全出行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金山公安交警支队车宣大队民警樊婷介绍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