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让五个新城都披上一圈“马拉松绿环”

上海启动全市新城水脉建设

本文字数:3215

市水务局水利管理处赵贤豹副处长向记者讲解松江新城绿环水脉整体规划 本版摄影 记者 夏天

松江新城绿环水脉洞泾港节点

□法治报记者  夏天

远处,建设中的楼房一幢幢拔地而起;眼前,是清澈的河水和整洁的河岸;脚下,是红白分明的塑胶跑道;身旁,是栽下不久的早樱、菊花碧桃、红梅、海棠、娜塔栎树苗冒出嫩芽……这是松江新城绿环水脉洞泾港节点的建设现状,也是“五大新城”居民在“十四五”规划期内将享有的40多公里亲水生活剪影——绕新城绿环,跑个马拉松;5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滨水空间、5公里进森林……

今天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伴随中国水周的开启,上海也全面启动了五个新城绿环水脉建设——在新城外围规划森林生态公园带,位于临近新城的乡村地区,在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乡村地区自然地理格局和文化基因,保留“田、水、路、林、村”等原生郊野风貌和特色肌理,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造各具特色的“一城一绿环”,供市民在新城感受更美好生活。

打通断点  激活河道  串联“幸福河湖网”

“我们每一个新城绿环大约的长度是40多公里,也就是接近一个马拉松的距离。未来,新城居民可以在绿环里面跑跑马拉松,或开展其他运动锻炼。”据市水务局水利管理处赵贤豹副处长介绍,“根据安排,2023年启动新城绿环水脉建设先行段,每个新城都要贯通10公里以上水脉。目前各区已完成建设任务分解工作,锁定建设项目清单,陆续开展新城绿环河道整治及管理提升工作。水脉建设主题,要与百姓需求体验、新城发展相结合。”

以记者脚下的洞泾港节点为例,这是上海“226骨干河道”之一,河道流经松江、青浦两区,也是松江新城绿环东侧主脉所在。松江段南起黄浦江,北至松江青浦交界,依次串联起车墩镇、中山街道、经开区、洞泾镇、泗泾镇。洞泾港全长20.09千米,河口现状宽度25-60米,规划河口宽27-64米,陆域控制宽度10米,水质年平均在Ⅲ类标准。洞泾港属Ⅵ级航道,最南端建有水利枢纽一座(通航船闸、节制闸)。

“近年来,松江结合河长制消黑除劣、‘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清除河道沿线地块违法用地,拆除违章建筑、动迁关停企业,为洞泾港后续综合整治及区域周边发展腾出了必要的空间。”据区水务局副局长朱琴介绍,该局分期分段实施洞泾港综合整治工程(分四期实施,总投资7.7亿元):一期(北松公路-S32申嘉湖高速、华阳湖)整治河道2.58公里,新建华阳湖410.50亩等。河道基本完成整治,湖体段护岸标段基本完成、土方标段已开工。二期(S32申嘉湖高速-洞泾泵闸)整治河道1.81公里,工程已于2020年12月完工。三期(北松公路—卖新公路)整治河道7.23公里,目前完成工程主体75%。四期(卖新公路-泗泾塘)整治河道4.77公里,计划于3月开工建设。

“未启动新城绿环前,我们主要依据‘蓝线规划’,‘就水论水’,更突出水安全。有了绿环规划后,就解决了规划要素的平衡问题。”朱琴表示,被纳入新城绿环框架后,水脉建设项目外延更舒展,解决了规划河道与规划林地的冲突。“涉及262条河道,之前依据蓝线规划很难实施,目前打通了16个堵点,更贯通连贯了。‘大环’外还有‘小环’,连通后,把松江所有河道都激活了,蓄水库容都增加了120余万方。”

据介绍,洞泾港及其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先进制造企业纷至沓来。洞泾港东侧集聚了一批先进制造业、20余家上市公司,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侧是产城融合的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近十万余市民在此安家落户,成为松江新的商业和生活聚集区。沿线街镇通过“拆违、整理、美化”三个阶段整体打造环境面貌,在洞泾港两侧种植桃花、樱花3000余株,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大大增加了周边企业和居民的休闲半径。

以新城绿环建设推进为契机,以绿环水系为骨架,松江正打造水质更优、生态更美,更加符合松江水生态肌理的“珠链、玉环、碧网”水系格局,构建造福松江市民的幸福河湖网。

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游憩”复合功能

据市水务局介绍,公益属性、人民城市理念都将在新城绿环建设过程中得到体现,强化新城绿环的公共性和开放性,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原生态游憩模式,适度配置符合乡村特点的项目与配套服务资源,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游憩相融合的复合功能,促进新城绿环规划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新城绿环突出以水为脉的肌理特色,水系上处理好与周边水系的关联,确保河网联通,蓝网绿环相通,水绿交融,成环成网,在绿环范围内形成田、水、路、林、村的自然过渡交替,力求打造水田交融、林水相依的高品质环新城绿环水网。

根据不同的规划范围,新城绿环水脉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不同。3公里宽主带范围内,重点是城乡融合,“田、水、路、林、村”等自然要素,根据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统筹空间布局和用地安排。1公里宽主环范围内,重点是“蓝绿交织”,优化水系布局,开展河湖生态治理,提升防洪除涝保障能力,同时结合绿化造林和绿道建设,提升滨水空间品质,塑造水绿交融、蓝绿交织的大地景观。100米宽主脉范围内,重点是空间贯通,由20多条宽20米以上的河道组成每个新城绿环的主水脉,主水脉承担船行线,加上两岸的跑步线和骑行线构成绿环主通道,形成连续贯通的水陆空间,沿线有码头、停靠点+驿站等基本设施。同时,绿环上规划的3个深化节点重点打造林、水、田、草复合空间。

“十四五”期间,新城绿环水脉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贯通100米宽主通道和3个节点建设。主要结合骨干河道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优化主环和节点范围内水系布局,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水文化:一是打通断点,畅通自然水系脉络,增强防洪除涝能力,100米主脉内河道宽度不小于20米;二是生态优先,尊重自然本底,营造会呼吸的护岸,构建河湖生态缓冲带;三是蓝绿融合,倡导海绵城市理念,结合竖向地形设计,实现绿色调蓄、土方消纳、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等复合功能;四是亲水开放,统筹水、岸、堤、路,结合贯通道设计,提升滨水空间品质,挖掘水文化历史。

展现江海之滨独有风光  附着地方历史人文记忆

随着新城绿环的建设,打通河道断点,全市将实施一批中小河道整治,特别是每个新城近45公里的主水脉,将进一步畅活河网水系。据初步估算,100米主通道加3个节点范围内河道整治完成后,河网总库容达4824万方,较现状增加约604万方,可调蓄库容增加约353万方,将有效提升河网调蓄能力和引排能力,有效提高新城及周边区域防洪除涝能力。

通过河网库容增加和水系连通,水环境容量将会有效增加;通过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水绿等生态要素大幅增加,水岸生态带有效修复,水岸联动、共同推进的蓝绿共建模式,有效推动岸上问题的解决,控源减污成效将会充分体现。

本次对新城绿环及周边区域重新梳理水系后,使得有限的河湖水资源布局、规模更加合理,原来与水在规划层面有矛盾的农田、林地、绿化相关指标协调统一,为后续建设打好基础。

新城绿环建设坚持安全底线和生态优先,将最大限度保护好生态本底。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筑就新城绿环生态底色;水生态作为绿环区域生态环境中重要一环,基础生境改善、生态修复和重建、优化群落结构,使得人与水、生物与水、发展与资源环境达到持续的协调统一。

绿环建设在空间布局上将以现状及规划水系为依托,通过挖掘江南河流特色,展现江海之滨的独有风光,附着地方历史人文记忆,彰显水文化内涵,提升河湖景观品质,重点打造“一环一脉,一脉多支”的特色水网,以水为脉的绿环主贯通道既是河湖主脉,更是串联地区及文化发展的鲜活脉络。通过水脉连接、打造,嘉定绿环“十字涟漪、绿野嘉园”,青浦绿环“依水而生、圩水相依、环游林田”的江南水乡和圩田特色,松江绿环“山水云环、森林绿链”,奉贤绿环“十字水街、通江达海”及南汇绿环的“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滨海特色均得以彰显,为人民群众了解当地文化,感受历史文脉、传承历史文脉提供条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让五个新城都披上一圈“马拉松绿环” 2023-03-22 2 2023年03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