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基层调解

“大小伙”噪音太大困扰邻居

耐心调解还静于民,维护邻里关系和谐稳定

本文字数:1590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陈友敏

楼上住着“星星的孩子”,时不时在家里蹦跳“放电”。邻居们虽有心体谅,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产生的噪音越来越大,楼下住户实在不堪其扰。怎么在照顾孩子特殊需求的情况下还静于民?调解员耐心调解维护了邻里关系的和谐稳定。

在家蹦跳“星星的孩子”噪音扰民

李某和妻子婚后育有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小李,后双方因感情不合离婚,此后小李一直由李某的父母代为照管。祖孙三代人一同住在某小区的房屋内。

随着小李慢慢长大,他的自闭症状越来越明显,因为先天原因,他不能像正常小朋友一样出门上学,整日在家精力无法得到释放,所以会时不时在家里蹦跳跑。刚开始因小李还小,蹦跑跳对楼下的影响不大,家里人又和邻居们打过招呼,大家都表示可以理解。但现在小李已经长成身高1.9米、体重达200斤的“大小伙”,却仍然会在楼上蹦跑跳,这让邻居们实在很困扰。此外,现在小李还会时不时发出吼叫声,并不断弹电子琴发出各种噪音。

很多邻居都不堪其扰,虽然理解李某家的情况,但对大家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噪音对住在小李家隔壁的周某某和楼下的张某某两家影响最大,张某某和周某某无奈找到了当地居委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忙,希望能尽早解决此次纠纷,还他们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

噪音不断  邻居实在难以忍受

调解员受理此案后,首先与张某某和周某某取得联系。张某某表示,因为小李不喜欢走路穿鞋,所以跑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咚咚咚的响声,自己年纪大了,心脏也不是很好,咚咚咚的声音时不时来一下,实在难以承受。

住在隔壁的周某某也表示,小李经常会在阳台发出吼叫声,还会胡乱弹电子琴发出噪音,尤其是下午的时候,周某某又有午睡的习惯,有时候被噪音惊醒,就无法再入睡了,时间长了整个人精神都受到影响。

张某某和周某某希望小李能找点安静的娱乐活动,尽量减少噪音,避免影响邻居。

随后调解员约谈了李某,对于张某某、周某某反映的情况,他也觉得十分抱歉,能理解邻居们的诉求,但对于小李相关的行为并因此发出的噪音,自己也难以控制。

为解决或减少小李对于邻居的影响,李某也提出了尝试性的解决办法。首先,全屋都铺上垫子,倘若效果不行,全屋再铺一层软木地板。其次,把电子琴挪动位置,减轻音量。最后,在保证小李安全的情况下,把药量加大,尽量控制小李的扰民行为。

耐心调解  邻里纠纷圆满化解

这次沟通中,调解员也感觉到李某想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准备趁热打铁搭平台进行调解。

张某某和周某某表示自李某装好垫子后,情况没有很大的改善,噪音依旧存在,而且除小李睡觉的时候,噪音几乎没有停过。此外张某某还表示,因小李不喜欢穿鞋,跑起来楼下都能感觉到震感了,担心自己的房顶会震塌,希望李某寻找能让小李去的学校或者考虑换个影响不到邻居的房子。

调解员表示,大家都是邻居,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希望双方有所退让。在调解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反复劝说下,张某某、周某某纷纷表示理解,愿意再给李某一点解决问题的时间。

在调解员耐心的劝说开导协调下,李某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一套合适的房子,并带小李和父母搬离现在的住所。此纠纷在调解员及多方协同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案例点评】

平时生活中,邻里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社区安宁。其实邻里纠纷大部分都是小事,但纠纷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双方互不相让,导致矛盾激化。邻里应当按照“方便生活、团结友善和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通行、通风、采光、卫生、噪音和互不干扰等相邻关系。如给对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人民调解作为一种效率高、经济实用的纠纷处理方式,在处理邻里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案中,调解员及时找准双方矛盾焦点,摆事实,讲道理,让双方明是非,懂事理,进而解开内心的疙瘩,维护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和稳定,促进了社区的健康与文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基层调解 B02“大小伙”噪音太大困扰邻居 2023-03-28 2 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