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友敏 通讯员 王晓丹
本报讯 众多赌徒因网络赌博卖车卖房、妻离子散,甚至以身犯险,走上犯罪歧途。近日,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李某正是深陷赌博泥潭,为了再“搏”一把,实施诈骗行为。
女子李某系无业人员,常年赌博不仅家底输空,还欠了许多外债。即使“十有九输”,可她依旧认不清事实,终日沉迷于赌博网站中,相信“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始终认为再来一次便可赢钱翻身,只是苦于没有翻身本金,于是便动起了歪脑筋。
2022年7月,李某结识了黄先生、吴先生二人,她自称从事数码产品批发业务,想要邀请对方出资合作。7月13日,李某邀请对方详谈合作事宜,碰面后,李某介绍,数码产品批发周转很迅速,当天进货当天即可转卖,利润丰厚可观,边说边展示她与供货商及客户间的聊天记录。为了进一步获取对方信任,她故作神秘地将银行余额信息向黄先生二人展示,信息显示李某银行卡内余额36万元,“卖货嘛,我的资金往来比较频繁,所以这几天银行卡被冻结了,这不正好有一批手机货,进价很便宜,赚一笔妥妥的,这样,你们给我10万元,让我进个货,你们也可以分红,考虑不?”
面对李某的夸夸其谈,黄先生二人心动了,商量后决定出资10万元,李某承诺10天后归还本金,并给予3万元左右的收益。
第二天中午,黄先生接到李某消息,称昨天手机这一单收益3万余元,于是她乘胜追击,用本金及收益共计13万余元又进了一批手机。“进完手机后没钱了,现在又有30块手表,进货价很低,只需36000元,可以赚24000元,这一单机不可失啊!要不要做?”
听到消息后的黄先生二人确实很高兴,没想到收益来的这么快,于是二人又根据对方要求向其转账3万余元,李某称晚上8点可以一起在她家小区门口提货。可到了约定时间,黄先生二人迟迟联系不上李某,去她家找人时,她父亲称:“李某不住家里,她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你们去找她。”这时,二人才反应过来被骗了,遂报警。
到案后,李某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经查,李某谎称从事数码产品批发等业务,通过制作虚假的微信聊天记录和银行余额短信,骗取被害人信任,与被害人吴先生、黄先生商定借款及商务合作事宜,骗得被害人吴先生、黄先生13万余元后逃逸。“聊天记录都是我用PS软件伪造的,银行余额信息也是我仿照银行以往发消息的格式及内容伪造的,为的就是骗取他们的信任。”李某供认道。
检察官认为,李某的行为已触犯刑法,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最终,经普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李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2万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