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是父母们对孩子的期望。而在古代,父母也对自家的孩子有很高的期许,有能力的家长也会选择一个不错的学校。
办学制度由来已久,到了宋代有一种学校开始繁荣起来,成为众多学子们求学的处所,那就是宋代的书院,好比我们现在的私立学校,有别于当时官办的学校。宋代出现了的以四大书院为首的众多书院,其发达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宋代书院之多,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时人称赞宋代:“学校之遍设天下,而海内文质彬彬矣。”
宋代独特的社会环境对书院的发展很大。宋代的书院吸收借鉴了前代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范式。而且古代的教育思想,为书院的壮大发展提供了方便。宋人对传统的教育思想非常重视,其管理方法还借鉴了公立学校的管理方式。
官思结合的教育体制也为书院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宋代的书院不同于传统的私学,当时的书院除了有一少部分是个人出资创办,聘请私人讲授外,大部分都是私办官助。教育思想也是私人学术思想与经学教育思想兼容。
当时繁荣的经济也为书院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宋代社会文化开始下移,门阀制度的瓦解,使得下层的地主阶级地位显著提高,这些地主就成为建设书院的主力军。就拿江西来说,江西盛产粮食,是国内缴纳漕粮最多的省份,有钱之后,这些地主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向学的风气也蔚然成风,仅书院就有140多所,占据全国之最。
当时的社会氛围也为宋代书院的兴盛创造了条件。我们都知道宋代开国政策就是重文轻武,算是知识分子最幸福的一个朝代。宋代的统治者也崇尚读书、对读书人尊重。宋太祖赵匡胤提到:“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为了鼓励文人学习,宋真宗写了《劝学》这首诗,惟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心态正在逐步形成。
宋代对文人群体的宽容、尊重,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种文化氛围,对促进宋代书院的迅速发展,完善书院的教学体制和管理体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代“四大书院”
要说宋代书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大书院”。历来“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是公认的书院之首,位于湖南长沙,经学家周式创办,担任山长(也就是校长)。他大力建造讲堂、建造房舍、礼殿、藏书楼等,基本上奠定了书院的格局。
随着书院的名气大,许多的学子慕名而来。而地方官府也会出资帮助解决教育经费的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学生远超国子监的规模。
宋真宗还亲赐了“岳麓书院”牌匾。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还来访,与张拭论学,进行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参会者众多,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这座书院在唐代时建立,校长李士真在这个书院广招学生,在内开坛讲学。
太宗赵光义赐名“石鼓书院”。被列为是宋初的“四大书院”第一。当时的文学家苏轼理学家周敦颐,都曾在此讲学。
应天府书院位于如今的河南商丘,在五代时期建立,商丘在宋代称为应天府,书院故名。北宋时期宋真宗亲赐匾额,改名为应天书院。
白鹿洞书院坐落于江西九江,五代南唐时期称为是白鹿国学,理学家朱熹时候,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改造了书院,在校内开坛讲学,确立了创学的宗旨和规条,一时间名声大振,前往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有着“海内外第一书院”的称号。
宋代书院特点
宋代书院的典型特点是其求真务实精神,其与隋唐时期官学为主的教育大为不同。由于隋唐时期的官学教育有严格的入学标准,等级制度森严,所以导致官学教育的师生关系淡漠。
因为受到“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当朝为官”,致使其把教育视为其“平步青云”的工具。官学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究其原因在于官学教师本身将单一的科举考试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没有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使得学生每天的学习就是“读死书,死读书”。
宋代书院管理者,即理学家强调“行”,而非“知”。在传授科举考试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加之宋代的讲会制度的盛行,如“白鹿洞书院会讲”、“岳麓书院会讲”等,学者在讲会过程中积极辩论与讨论的态度,无不体现着“求真务实”的哲学精神。学生也从中认识到真理的重要性,形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为学精神。
宋代书院还将理想与实际结合。宋代之前,官学教学内容以传播统治阶级思想为主,以儒家思想为载体。中央官学“所极少讲学。
“间相与言,亦为尝开之德行道义……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
宋朝初期,官学逐渐式微,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盛行。此时,书院承担了教育教学的主要职责,而书院的创建者多以理学家为主,如周敦颐、程颐、程颢、邵雍等人。这些人希望为宋朝建立一套道德规范,而知行问题正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核心,所以宋代的理学家都重视对“知行关系”的探讨。
总之,宋代书院的教育和学术文化相结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从而超过了前代,书院在当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成为了学生们求学的殿堂。而且宋代的书院文化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建设也能带来新的启示。
(综合整理自资治通鉴、腾讯文化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