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深入实施,昨天上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走进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政附中),共同开启“菁菁领航行动”。
在每个孩子心田里种下法治的种子
“依法治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进学校,对推进依法治国有着现实的意义。”上海长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培江对此充满感慨,他表示需要从小开始培育孩子们的法律素养,在每个学生心田里种下法治的种子,使他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守法尊法敬法的良好公民。
长宁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顾薛磊也对此深有感触,他曾经办理过一起中学生撞倒老人的案件。老人起诉称,当时有几个小朋友过马路,其中一人不小心将其撞倒。但涉案孩子的家长却坚称,老太太讹人。在办案过程中,顾薛磊找到了当时在现场的另一个孩子。经过询问,孩子承认是同学撞倒了老人。而让顾薛磊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了依法取证的过程,也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自己今后也能成为一名法官。“这个事例让我感受到了,成人在法律中的表率作用,我们多一个善举,多一个守法行为,都会引领孩子们成为守法小公民,今后也可以成为法律的建设者和守护者。”顾薛磊说。
用法治护航孩子成长
活动现场,上海长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培江受聘成为华政附中法治副校长,上海长宁法院、华政附中共同签署《青少年法治教育共建协议书》,正式挂牌“长宁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创新示范点”及“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合作共建,双方将进一步整合院校优势资源,推动送法进校园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青少年法治宣传的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推动法治教育网络化数字化推进;进一步开拓人民法院涉少法治宣传视角,将华政附中师生的生活经历与新颖创意,与法官们的法律思维和裁判阅历相结合,为法治宣传作品注入独特的少年视角与青春活力。
当天,上海长宁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开启“菁菁议事厅”,邀请同学们围绕“青少年网络安全及司法治理”议题,多方位呈现了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法治智慧。
随后,法治辅导员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互联网语境下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普法讲座,从“菁菁议事厅”热议的网瘾少年、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时代热点出发,对普遍困扰青少年的网络疑题给出了司法解答,引导同学们对法治建设提出自己的“金点子”。
同学们纷纷表示,“菁菁领航”系列活动,一改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法治宣教模式,让青少年走近法官、触摸法律、参与司法、发出声音,真正以“现代公民”的视角对法治社会和法治精神有了真切的理解和生动的体验。
此前,上海长宁法院已基本实现长宁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全覆盖,而本次“校院携手”之行,更是提升了“法治副校长”活动的意义,赋能少年法治教育再升级。上海长宁法院表示,今后将持续开展与中小学校园的交流互通,建设好、发挥好“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更多参与到校园管理、学生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少年法治教育开启“长宁实践”之路
据悉,近年来,上海长宁法院通过不同形式的系列活动,走近少年、走上云端、走向国际、走到台前,力求做到春风化雨,让法治浸润每个少年的心田。上海长宁法院不仅将青少年请进法院,开展体验式的法治实践,同时也送法进校园,提供多元化的法治课程,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法治的威严和温度,提升对法律的认知和尊崇。打造了“菁菁法苑”“青少年法治夏令营”“公众开放日——青少年法治教育专场”“开学法治第一课”等多项历史悠久、享誉全市乃至全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特色品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要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依托互联网载体不可或缺。上海长宁法院多次通过“云参观”“云办学”“云互动”等形式推进法治教育宣传,让青少年在疫情肆虐期间也能够接受多维度的法治宣传服务。如2022年“六一”儿童节,上海长宁法院法官顾薛磊通过网络以视频连线方式带领青少年网络云游法治文化长廊、少年圆桌法庭等,并开展讲座和互动,实现法治教育“不打烊”,取得良好反响。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长宁区集聚着全市超1/5的外籍人口。为向外籍青少年普及中国法律、传播中国法治文化,上海长宁法院法官前往国际学校,用英语为外籍师生授课,讲授中国法治文化和中国法律基础知识,得到了学校师生的积极反馈。师生们指出,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都生活在中国,应当遵守和了解中国法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