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灯下漫笔

追求“无垢的利益”

本文字数:1220

□沈栖

对企业家而言,创业盈利,自是无可非议。问题的症结在于:一、爱财,必须取之有道;二、利益绝非唯一的追求;三、盈利亟需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与福泽谕吉、岩崎弥太郎并称为“明治三雄”之一的涩泽荣一正是如此,他决不唯利是图,相反,努力超越一己之私,以求有益社会。令人赞叹的是,他将这种在贡献国家、服务社会基础上获得的利益,称之为“无垢的利益”,并且终其一生,矢志不渝地孜孜以求。

涩泽荣一何以追求“无垢的利益”?这在其所著的《论语与算盘》一书中得以全面地诠释和深刻地阐发。同日本有识之士一样,涩泽荣一歆慕中国传统文化,熟谙儒家学说。“论语与算盘”的蕴涵可谓是“义利之辨”的另类表述:《论语》代表着“义”(道德),“算盘”代表着“利”。如何认识和处置两者的关系?涩泽荣一一言以蔽之:“算盘要靠《论语》来拨动”。他认定:“所谓商才本来也是要以道德为根基的,离开道德的商才,就是不道德、欺瞒、浮华、轻佻的商才,即所谓小聪明,决非真正的商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涩泽荣一在商界提倡“士魂商才”。按儒家的界定,有天下情怀和道德理想者为“士”。在他看来,倘若商人以“士”为“魂”,自然就远离了铜臭、摒弃了欺瞒。这位巨商一生以“无垢的利益”为信奉圭臬和追求目标,身体力行,即使70多岁从商界隐退后,还资助了600多家教育机构和公益团体。

其实,“义利之辨”在商界是始终存在的,且不分国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涩泽荣一倡导的“无垢的利益”也应该是我国广大从商者(生产厂家和销售部门)追求的圭臬。纵观我国当下的商界,相悖“无垢的利益”现象诸多:或只知道“拨算盘讲利”,不讲从业的德行涵养;或整天沉湎于丰屋美服,骄奢淫逸,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或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或侵犯专利,肆无忌惮推销“山寨”产品;或坑蒙拐骗,欺诈顾客;或任意摆阔,大把大把撒银烧钱;甚或官商勾结,行贿官员,与“权力寻租”媾和,蚕食鲸吞国家财产。清代道光年间的徽商舒遵刚曾用泉之源、流的比喻说明“道自财生”的妙处:“钱,泉也,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因义而用财,岂徒不竭其流而已,抑且有以裕其源。”(同治:《黔县三志》他批评商业经营中的狡诈者、吝惜者、奢侈者,看似精明,实为自竭财源、阻塞财路,故主张“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注重疏流,“以裕其源”,行大道求大利。他尽管仍以聚财致富为目的,但毕竟把道义制约和伦理规范引进了商业经营活动。

在我看来,“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是辩证论述“义利之辨”这一商界“永恒主题”的权威:其《国富论》科学论述的是“利”,而《道德情操论》则以“义”为要旨。他晚年在《道德情操论》第六版新加了这么一段话:“为了获得这种令人羡慕的境遇,追求财产的人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毋庸置疑,涩泽荣一追求“无垢的利益”委实是“通往美德的道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追求“无垢的利益” 2023-04-24 2 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