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律师周刊

破解有令难行 打通办案堵点

杭州钱塘法院深入推进“律师调查令一件事”改革

本文字数:2287

资料照片

据《法治日报》报道,律师调查令,看似是司法程序流程中的“小关节”,有时却是案件推进过程的“中梗阻”。“有令难行”原因几何?数字化手段如何优化流程赋能破除“令行”瓶颈?

为攻克这一难题,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从律师调查令这一小切口入手,以数字化手段优化流程,实现律师申请便捷;法官审签精准、监管科学;协同单位核验智能、反馈高效。“此举既有利于案件事实查明,保障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又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法治力量。”钱塘区人民法院院长余晟告诉记者,“律师调查令一件事”改革应用场景自2022年12月上线后,截至今年3月31日,共完成申请141件、审核签发112件、不予签发14件、退回补正13件、在线核验19件、在线反馈回执18件。

改革是如何开展的?记者近日前往钱塘法院一探究竟。

瞄准需求破解难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杭州是全国首批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6个城市之一,而试行有关法律文书及律师身份在线核验服务是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之一。

为此,钱塘法院着手探索律师调查令制度的优化与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之间的正相关联动。结合前期律师调查令制度基础,钱塘法院第一步就是分析“有令难行”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钱塘法院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律师在使用调查令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调查令缺乏数字化申请反馈渠道。具体困境包括缺乏线上申请途径、申请信息及材料不规范、调查令使用不规范、缺乏统一管理途径。

法院管理端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律师调查令的数字化监督管理机制,具体体现为:法官审批不及时或无响应、已签发的调查令无数据化管理、缺乏不规范使用调查令的惩戒机制。

而对于协同单位来说,缺乏实时核验的途径是最大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协同单位只能通过调查令中的联系方式,对调查令及律师身份信息进行电话核验。若文书真伪及律师身份存疑时无法及时查明,要么将律师拒之门外,要么可能上当受骗进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传统的文书核验方式存在法律和现实风险,而律师调查令又必不可少需要协同单位核验,所以数字化的工具成为破解该难题的核心手段。

数字赋能优化流程

根据改革需求,钱塘法院对“律师调查令一件事”改革进行V字模型拆解,梳理出三大体系、十二项任务。

首要任务就是内外网多跨协同,根据律师调查令的外网申请端与法院办案办公平台内网审批端的综合集成,打通内外网的数据通道,实现内外网多跨协同。

如此一来,律师可通过律师在线平台和浙江法院网,进入“律师调查令一件事”应用模块,并通过“我要申请”完成案件律师调查令申请操作。

在申请过程中,应用模块通过使用须知确认、案件信息确认、信息登记、申请书预览、附件上传及提交六个步骤,规范信息录入,实现律师无纸化申请。

申请完成后,在案件承办法官的浙江法院办案办公平台中“待审批”一栏就会出现小红点,提示法官有待办理的事项需要注意。

钱塘法院民二庭法官管媛向记者介绍,过去律师申请调查令材料准备齐全后是并入案卷当中等待法官审核后签批,而承办法官手头上案件众多,往往不会每日查看卷宗。“律师调查令一件事”改革后接入法院办案办公平台,法官每日登录时都无法忽视提示的“小红点”,自然而然提升了调查令的审核签批速度。

当然,并非所有律师调查令申请都会被通过。法官可根据申请材料,对调查令的申请在线完成审批通过、退回补正、不予签发,如退回补正的,法官勾选理由并填写详细原因后流转回申请端,律师即可接收审核意见并依据详细原因修改申请内容后重新发起审批。

律师也可以在“申请管理”和“我的调查令”中完成申请进度跟踪、审核催促、调查令文书下载、调查反馈登记、证据提交延期申请等数据管理操作。

上线运行提质增效

“律师调查令一件事”改革落地后,律师是受益最多的群体。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杭州)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杨柳叶自应用上线后已申请过调查令两次,基本上一天之内就会签批。她说,从浙江法院网进入申请界面后,填写材料时均有提示,申请填写规范了、材料上传到位了、来回重复概率就降低了,律师调查令签发自然就顺利了。如此高效下,当事人对律师的评价也更高了。

申请律师调查令本身就意味着案件办理存在“堵点”,亟须调查清楚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

数字化加持下,“律师调查令一件事”应用场景实现了文书智作,系统支持审批阶段律师调查令、调查令回执、不予签发决定书等文书基于法官审批填写的结构化数据实现自动生成,减少法官文书制作的工作量。同时也支持申请阶段律师调查令申请书的自动生成,加快申请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在系统生成的“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律师调查令”标题左下方,还有一个二维码。

钱塘法院审管办主任朱俊杰向记者介绍,一般来说,协同单位见到律师调查令后会按照要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查询服务,然而随着图像编辑技术日渐发达,不少协同单位变得“不敢信”,往往需要拨打电话确认。这个随调查令一同生成的二维码,通过微信扫码后可实现调查令文书原件、律师执业证、共同参与调查人身份材料等多类文件的在线展示与实时核验,而浙里办、浙政钉等其他多个渠道的核验场景正在开发过程中。

与此同时,基于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律师调查令一件事”应用场景,目前已实现法院办案办公平台与司法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等业务系统之间的多跨协同,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完成律师信息共享、申请入口共享、文书在线核验等工作。下一步,钱塘法院将继续推进“律师调查令一件事”应用场景迭代升级,优化数据智能管控模式,扩大协同单位的接入范围,推动理论制度不断优化创新,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王春  吴攸)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周刊 B01破解有令难行 打通办案堵点 2023-04-24 2 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