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近日哈尔滨某居民楼租户私拆承重墙导致全楼被疏散安置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支撑建筑的“脊梁”为何会被砸成“筛子”?难以负担的巨额损失之“重”,又该由谁“承”?
“野蛮工程”能否补救?
“从网上拆除后剩余钢筋的图片可以推测,这次拆除是个野蛮施工过程。”注册结构工程师“山顶大树”对记者介绍,一般改造结构时,拆除结构构件要采取静力切除,也就是采取水钻或者水锯等切割钢筋混凝土,目的是减少拆除产生的震动,因为这种震动会引起相邻混凝土构件开裂,造成内部损伤;本次事件中则是直接将混凝土震碎,留下了钢筋,危险性可见一斑。
这面已经被凿成“筛子”的承重墙,还能否补救?从事多年建筑装修行业的于先生对记者表示,在理论上是存在修复方法的,比如用钢柱、千斤顶等结合,千斤顶给到一个向上撑起的力,让钢柱吃上劲,从而使上方的荷载传到下层。
“但在实际施工上是非常困难的,一是能不能顶动、要多大力很难确定;二是房子结构已经大伤,墙和其他楼层不连续了,在抗震等安全性能上大打折扣,后续加固等问题也非常多。”于先生表示。
“因此从现实看,我们倾向于这面承重墙已经补不回去了。砸完后重力就已经按刚度分配到其他承重结构上了,不可逆的应变已经发生,补回来它也不是承重墙了。”
“山顶大树”同时提出,目前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对结构做好排危措施,至少应做好局部支撑,减少上部楼层进一步开裂的可能。“楼体变形越严重,其重心会愈发偏离原支撑受力合力点,这又产生了附加的倾覆效应,即楼房越歪斜就越容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加剧歪斜。”
巨额损失谁承担?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因拆除承重墙引发的纠纷乃至刑事案件屡见不鲜。例如在2021年,杭州一楼房业主野蛮装修,私自敲掉所在楼层的承重墙,导致房屋墙体开裂、房体倾斜,整栋楼房变成了危房。据当地警方后续透露,因涉嫌过失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该户业主、包工头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本次事件中,因为涉及到房屋出租问题,相关主体也更为复杂。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对记者表示,业主、租户、装修公司、物业需要分别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情节和后果都比较严重,承担主要责任的主体还可能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需要相关司法机关的认定。
“租户和施工方很可能要承担主要的责任,毕竟他们是直接的侵权实施主体。同时,租户聘请的施工方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在责任分担上至关重要:如果聘请的是正规的、具有相应资质的装修公司,那么相关的法律后果主要由装修公司承担;如果聘请的施工公司不具有资质,那么租户和装修公司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租户聘请的不是装修公司而是个人,那么主要的法律责任由租户承担。”王玉臣解释道。
同时他指出,业主作为房屋产权人对房屋有管理义务,也要承担一定责任;物业对小区的装修也有监督管理义务,比如应当及时制止如此粗暴的施工改造,以及监督完成相应的装修报备和手续。
本次事件里,居民提到的1.68亿元的巨额损失也尤其吸引眼球,如果当事方确实赔不起,应如何解决呢?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郭韧律师表示,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责任人无法全部履行赔偿责任的情况。一般会在诉讼前就采取一定措施,查封、冻结责任主体名下的财产;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也会要求法院强制执行其名下的财产;如果被执行人名下有房产、股权等,则进入拍卖程序。
王玉臣认为,如果当事方确实赔不起,可能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可能因为情节严重,后果严重,受到刑事处罚。
如何维护“公共承重墙”?
“明明砸的是自己家的墙,为什么还要赔偿全楼的人?”有网友提出类似的疑问。这里需要明确的一个法律问题是,承重墙属于共有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建筑物的基础、承重结构、外墙、屋顶等基本结构部分,通道、楼梯、大堂等公共通行部分,消防、公共照明等附属设施、设备,避难层、设备层或者设备间等结构部分也应当被认定为共有部分。
“如果发现邻居违法施工,要及时提醒,并向物业公司投诉;如果依旧没有停止,可以直接向当地城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拨打110报警。”王玉臣表示,如果邻居的违法施工给自己的房屋造成了损害,还可以视情况提起相关的民事诉讼。(左宇坤)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