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近人大

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深埋孩子心中

宝山区人大代表建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工作

本文字数:1480

资料照片

□法治报通讯员  赵晓玲

实习生  陈科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宝山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两年多来取得了哪些成果?推进过程中遇到哪些重点难点问题?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宝山区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共同研究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立足课堂

深研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设计

开展主题教育的关键是要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课程设计是重中之重。“我们这一代孩子到底为什么而学习?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不断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宝山区人大代表、上海艾克森律师事务所主任黄燕华提出,“我们要立足课堂,聚焦课题研究和学校实践,通过主渠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全过程深入开展共同体意识教育。”

据悉,宝山区教育系统通过整体谋划,针对不同学段意识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的教学体系。从幼儿园的初步感知、小学阶段的多样接触、初中阶段的强化教育到高中阶段的意识根植,结合各学段课程安排,将共同体理念充分融入课程创设的全过程。同时根据每年不同时间段制定侧重点不同的工作任务。“我们知道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越小的时候我们越容易去引领。”黄燕华肯定到,“很高兴听到我们的幼儿园也在努力实践与探索,从幼儿的视角梯度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根植幼儿内心深处的精神血脉。”

探索创新

丰富教育实践活动形式

自2021年以来,宝山区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教学目标,统筹指导基层学校开展工作,结合公开课展示、暑期“三个一”、寒假“我们的节日”、线上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利用好宝山的红色资源,开发一套完整的红色研学教育教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包括不同民族的学生。”宝山区人大代表、上海千帆信息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蒋磊建议,“要借助数字化转型平台,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力量,通过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将红色资源传扬出去。”

宝山区藻北小学就在这方面展开积极探索,藻北小学有着丰厚的红色基因,学校不断思考如何通过云平台提升藻北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影响力。基地的教育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习强国、上海党建等线上平台,共享资源辐射。下一步学校也将积极探索,创新展示形式,加强与校外资源的整合发展,营造整体氛围,厚植家国情怀。

凝聚合力

推进家校社全过程融合

“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意识教育工作,就要探索研究课堂教育成果衔接延伸到课外领域,通过创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样化育人平台,贯通学校、家庭与社会一体化育人渠道。”宝山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侨民宗工委主任白洋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何走深走实,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浸润度”和“滋养度”,建立更具协同性、全员性、全过程性的立体化教育格局,形成多方位教育合力,共筑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大同心圆。”她建议搭建更多的桥梁,让学生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社会,为宝山区铸牢共同体意识教育建立社会大课堂。重点用好区内优秀的本土资源,创新教育形式,串联起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更好地推动家、校、社的协作融合,增强教育实效,促进意识教育工作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凝聚合力,提高教育的广度、精度和效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A08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深埋孩子心中 2023-05-17 2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