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充满怀旧气息的石库门风格建筑群、各色摩登现代的网红餐饮店交织其中,丰盛里因为其独特的气质,一跃成为了上海的网红街区。然而“红”了之后,与之一墙之隔的石库门小区居民却“有苦难言”:夜夜笙歌的“噪音”、刺目扰人的LED广告屏以及外卖非机动车的噪音扰民……如何让网红街区带来城市烟火气的同时,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困扰,成为了调研课题摆在了静安警方的案前。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夕,静安公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通过一系列措施,缓解了长期困扰夜市周边居民区内的噪音扰民难题。
精准有效,细致管理,不断在社区治理上“小题细作”,全力减少夜间经济高速发展给周边居民群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映出近年来上海公安创新社会治理的“绣花”功夫。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新时代如何化解矛盾纠纷,南京西路派出所给出了网红街区的“最优解”。
街区红火背后隐藏矛盾重重
去年10月,在国庆黄金周的喜庆氛围中,静安区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1月底,素有“海上第一名园”美誉的张园正式回归,两处本市中心城区新晋地标与原本就坐拥3条地铁轨交线路的热闹街区丰盛里和吴江路美食街遥相呼应,吸纳了无数四海宾客驻足游览。
“现在一到周末晚上,我家窗户都没法开,广告大屏把家里照得一清二楚,还有很多商户的扩音喇叭广告声此起彼伏……”家住静安别墅的居民张阿姨通过拨打12345,多次向静安区政府反映:与其居住小区一墙之隔的丰盛里存在夜间声光污染等扰民问题,举报工单很快流转到静安公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由茂北居民区社区民警谢弼臻接单展开处置。
谢弼臻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各种报警投诉“井喷”。“更有激进的居民,直接将商家的外放音响给砸了。”谢弼臻一边耐心处置各类纠纷,一边也在思考如何化解矛盾,解决好周边居民的烦恼。“居民的诉求客观、真实,我在开展地区走访过程中也曾听闻夜市对社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谢弼臻坦言,由于丰盛里与周边的石库门小区仅仅相隔几米,尽管这给了丰盛里独特的生活气息,但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小区居民来说,近在咫尺的广告牌和嘈杂的广告声都会给居民们带来困扰。在他看来,夜间经济是构成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光靠社区民警跑断腿、说破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症结须依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企业商户共治共管,从源头消除夜市经营所带来的扰民困局,避免民商矛盾恶化升级。
问民所需 晓民所急 对症下药
谢弼臻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社区走访,问民所需,晓民所急,从而对“症”下药。作为南京西路街道推进“巨富长襄”地区“露天夜市”扰民集中整治行动的骨干之一,谢弼臻很快凭借走访调研掌握到社情民意,收集并梳理出广大老百姓对于夜市环境的容忍度“红线”,罗列出包括“丰盛里广告大屏亮度调整、夜间禁放音频广告、内部非机动车道噪音扰民、轨交12线出入口快进快出导流”等10余道民商矛盾典型难题。
通过对600多户居民的走访调研,谢弼臻发现这些居民中有半数都是老年人。“到晚上七点以后,他们往往就准备休息了,过于繁华的一个夜经济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格格不入。‘破局’亦可四两拨千斤,重点在‘人’。”谢弼臻经过数月的调查研究,将矛盾隐患和处理措施形成数据化、可视化的调研报告,并由南京西路派出所党总支进一步细化调整后呈有关部门。
很快,在街道的大力扶持下,警方在原有巨富长地区“三合一联合执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公安、城管、市场、市容等多部门联动治理模式,并形成由各职能部门精干力量组成的“丰盛里-吴江路”夜市“民商矛盾”调查研究小组,对谢弼臻提出的10余条民商矛盾典型难题及后续处置措施逐一进行研究和攻克。
“深化推进夜市内部区域调整措施的过程中,我们不会实行‘一刀切’,而是要在不阻滞夜间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的平衡,同时提升城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南京西路派出所教导员杨骏介绍道。今年3月下旬,经过与丰盛里、吴江路步行街相关企业单位、商户代表的多轮沟通磋商,相关规定落纸成规,弹性的操作方案和可行性的管理模式得到了绝大部分商户的认可和尊重。根据方案,首先将LED广告屏上的声音关闭,在晚上9点之后,把LED屏关闭,避免光污染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其次,对于街区内商家播放的背景音乐也有了音量“限制”。“从晚上8点开始,商家外放的广告音乐就要开始降低音量,直至9点,所有外放音乐关闭。”谢弼臻说。
“嘈杂凌乱的区域环境并不利于街区的发展,也不符合区域高端商务的定位。警方的建议和相应管理措施的出台,促进了我们和‘邻居’之间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和竞争,共同营造闹中取静的高端购物消费环境。”鹅岛精酿啤酒餐厅负责人黄经理告诉记者。自工作组相应的管理措落地后,由政府主导改善了街区内部的“泔脚集中收纳”、“露天经营区域划定”、“夜间LED统一亮度”、“夜间禁放外放音响广告”以及“非机动车取餐规范”等困扰商户经营的难题,正如这名商户负责人介绍的,一些扰民难题的间接“受害人”,其实是在“围城”中的这些商户。如今,这些夜市经营中所诞生的现象逐一得到了改善,不经意间,也解决了商户之间的矛盾隐患。
多方联动打造网红街区“安宁生活圈”
“有些问题在整治后也诱发了新问题,比如非机动车专用道引发次生噪音等。对此,街道还多次召开例会专题研究管辖范围、工作计划和专项整治行动等事项,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在原有工作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再调整部署,罗列清单后逐一解决”谢弼臻介绍道。当下,再部署的内容有了着落,由商场物业及商户联盟共治,管理小组监督指导对丰盛里内部非机动车道做出的调整升级措施日前也“上马”了。
今年劳动节前夕,“修缮”一新的“丰盛里-吴江路美食街”地区喜迎八方来客,由点及面展示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安全可靠的公共环境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景致。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谢弼臻却没有停止走访调研的步伐。在最近一次社区回访过程中,他又主动访民问计,并从中领到了一项“新任务”——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开放阶段(每周五及双休日),丰盛里内部非机动车道的调整优化问题。
对此,谢弼臻在调研之后很快将解决之法形成课题报告呈于工作组。目前,在南京西路茂名北路及威海路茂名北路非机动车道的进出口已竖起了减速缓行警示标识,路口处50米分设多个减速带,内部道路的坑洼区域修缮工作也处在进行时。据介绍,为了适应非机动车的行驶特性,警方在比较了多种减速带后,选择了最矮的减速带,保证了非机动在减速过程中的行驶安全,同时进一步降低噪音污染。“在铺地砖前,建筑模板在钢结构和混凝土铺路石砂地砖之间添加绝缘和缓冲层并使用静音地砖,以减少噪声的影响。”在工作组课题调研与部分企业商户进行对接的过程中,谢弼臻专门就“降噪”问题提出打造“安宁生活圈”的概念,并就如何组织推进地区“平安商户联盟”和社区平安屋协同做好内部道路障碍物的监督和清扫,积极引流非机动车正确驶入道路并保障内部道路的通行安全等措施提出可行性意见,均被采纳并落实。
其实,“丰盛里”街区的整治是静安警方“平安联盟”建设的成功案例缩影。据悉,2021年8月,静安公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作为市局推进商圈“平安联盟”试点建设派出所,率先实施参与“专地专管”、“平安商户联盟”等社会治理新模式,融合多元力量、精细巡防布局,有效提升了核心商圈治安防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并积极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整合街道、城管、市场、司法等职能部门力量,着力化解排除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类隐患矛盾,相较新晋的网红街区“张园-丰盛里”地块,位于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以及襄阳北路“巨富长襄”地区则更棘手。“这里曾是‘露天夜市’聚集地,催生出了‘挤占车位、夜间喧闹、违规摆摊、油烟扰民’等扰民问题。”南京西路派出所副所长顾翔介绍道。而如今,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改行动后,特别显著的夜间扰民问题已得到缓解。接下去,静安公安还将组织交警、派出所等相关业务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全力投入到街道组织的“三合一联合执法”整治行动,从源头持续打击预防“违法占道经营”“消防安全隐患”,还安全安宁空间于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