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勇
邻居在消防通道停车,影响了快递员的工作。为此,双方产生了矛盾,快递员上门讨说法,不但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肢体冲突。
调解员得知情况后紧急介入,运用法律说理,逐步化解当事人之间的隔阂,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消防通道停车
引发邻里纠纷
毛某是某小区的租客,她与丈夫在出租房内从事快递中转业务。近日,毛某发现出租屋车位后的通道(消防通道)停了辆小轿车,严重影响了自家的快递货物运输工作。得知是邻居夏某的车后,毛某上门理论,却被对方以停车处为公共位置为由拒绝挪车。毛某随后又多次上门讨说法,但夏某坚决不肯挪车,言语争执后双方情绪都非常激动,还发生了肢体冲突。金山区廊下镇调委会收到消息后紧急介入此事,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员来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时发现,一辆白色小轿车停在出租房的后门口,此路段属于消防通道,并非小区内主干道路,路面比较狭窄只能供一辆车单向通行。陪同调解员到现场勘查的当事双方情绪一直比较激动,争论不停并扭打在一起。调解员见状立即上前拉开双方,并将双方当事人带回各自家中进行劝导。
调解员经调查得知,毛某由于日常的快递业务都在车库里开展,车库门口正对夏某家。夏某平时在工厂上夜班,白天快递货物装卸及打包的声音常常影响到他的休息,并且快递物品的外包装碎屑及其他垃圾经常会散落在路上,导致垃圾随处可见,影响了小区环境。夏某还强调,派送快递业务的4辆电瓶车常常停靠在公用道路上,堵塞了道路,自己和毛某沟通却没有正面回应,日常回家只能自己挪车。“出现如今的情况,也想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是‘有路不能走’。”夏某赌气地说。
对此,毛某认为屋后的道路属于小区公共道路,夏某在此处长时间停放车辆,严重影响了其他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毛某告诉调解员,“晚一点有一车快递需要卸货,希望调委会能够调解此事,尽快解决处理问题。我们也能恢复正常的工作。”
耐心释法说理
成功化解心结
根据了解的情况,调解员发现症结在于双方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矛盾,要想化解纠纷,必须先解开心结。
调解员先疏导夏某的情绪,同时对其进行教育,表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小轿车占据公共道路显然是不对的。由于涉事路段属于消防专用通道,根据《消防法》第60条,对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处以警告或罚款处罚,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采取强制拆除、清除、拖离等措施强制执行。夏某听完后立即表示,可以开走自家的车,但毛某家搬运快递货物时不要发出噪音影响他人休息,并且保持屋后的环境卫生整洁,如果有散落的垃圾必须及时处理。然而毛某对夏某的要求并不认同,双方再次发生争吵。
调解员赶紧平复双方情绪,采取“背靠背”的方式进行调解。调解员从“远亲不如近邻”这一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摆事实,讲道理,让毛某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毕竟睡眠受影响,小区居住环境变差,邻居肯定会觉得不舒服。调解员同时以法为据说服毛某,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通过耐心释法,毛某也真正认清了自己的问题。
双方当事人的心结因此完全解开,并达成了调解协议。夏某表示不会再妨碍毛某的快递中转站运行工作。而毛某也承诺,在今后的快递货物装卸过程中尽量轻拿轻放,不发出噪音打扰周边的居民,同时保持好周边的环境清洁卫生。最后,双方一致表态,今后如再遇到车辆临时停放造成他人不便时会第一时间挪车。至此,这起邻里纠纷经过调解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一个月后,调解员电话回访了双方当事人,他们均表示已按照协议履行,没有再发生不快和冲突,并对调解员的工作表示了感谢。
【案件点评】
汽车,这一方便大家工作和生活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必需品。但也因此出现了不少停车引起的纠纷,对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邻里纠纷看似很简单,但是处理不当也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这起案件中,调解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法律为准绳,运用《消防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劝告当事人,逐步化解双方长期以来的隔阂,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在调解好纠纷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的大和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