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李于伯
一个普通的下午,一群不普通的青年人围坐在会议桌前,他们正围绕机器人在直肠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这是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昕医疗”)的“下午茶”时间,这场头脑风暴的发起人是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王少白。
自2017年创立以来,卓昕医疗类似于这样的探讨可谓是家常便饭,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下,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将碰撞的火花转化为研发成果,一个个填补国内空白或者处于领先地位的数字化、智能化医疗设备在这里诞生。
放弃海外高薪回国创业
高中时,王少白以新中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试点班,并从150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去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的8人之一。博士毕业后,2012年王少白入职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讲师,同时还成为麻省总医院骨科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薪、优越的社会地位,再加上优渥的环境,王少白度过了较为安逸的3年。但创业的种子依然在心中不断萌芽,这期间他开始在国内做市场调研,并成立了上海逸动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王少白的导师李国安一番话,也加速了他回国的步伐。在一次交谈中,李国安对王少白说:“你现在在美国,可以成为高级研究员,但是十年后,你可能还是这个样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医工结合如果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意义不大,而要做成产品,无疑中国的市场更大,而且更需要。”2016年,王少白放弃年薪百万元的工作回国创业。
倾尽全力投身研发
2017年,王少白在临港松江科技城创立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新一代医疗检测系统、治疗系统、创新耗材等的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布局于多款三维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新一代植入物耗材等。
创业对毫无产业经验的王少白来说是艰难的。医疗器械产品要求高、周期长、投入大,在没有面市之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首款产品膝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投入市场,王少白和他的团队花了整整3年时间。“这3年我没拿过工资不说,还几乎没有下班的概念,为了省下回家路上的1个小时,经常在办公室里过夜。”至今,王少白办公室的飘窗上仍然放着一个睡袋。
在最艰苦的时候,王少白不得不跟员工商量缓发工资,向园区申请缓交房租。关键时刻,家里人将原本打算买房子的钱全给了王少白,鼓励他继续研发。
在最危难的时候,卓昕医疗所在的临港松江科技城旗下的临松资本也向王少白的团队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投资了500万元,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帮我们渡过了难关。而且这不仅是资金的投资,更是对我们团队所做的事业的认可和信心。”王少白说。
坚守初心,未来可期
渡过短暂的困难期,卓昕医疗迎来了快速发展。如今,王少白的团队从刚回国创业时的10人左右扩增至400余人。卓昕医疗已拥有200余项知识产权,与40余家三甲医院展开创新医疗省部级以上项目合作,10余款智能化医疗设备已经上市,30余款医疗设备处于研发中。
2020年5月,王少白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85后”的他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自2016年开始,王少白还担任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把大多数时间投入到学生教育上,培养体-医-工多学科交叉人才,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多个国家级课题,搭建了国内首套高速在体双平面正交荧光系统。
“‘创业’两个字,‘创’代表创新创造,意味着从无到有;‘业’是事业,只有把它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做,才有机会把创业做好。”王少白说,当初回国创业的初衷是做国产替代及弯道超车,研发出更多智能化、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诊疗水平服务大众。“我们的很多产品在国内都是空白,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研发过程很难,但我们对医疗设备数智化的前景充满信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