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6月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召开“紫丁香”未检品牌创建一周年工作白皮书新闻发布会,总结自2022年6月“紫丁香”品牌创建以来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综合履职开展情况,并通报4件典型案(事)例。
2022年5月至6月,高某某先后多次采用偷拿他人手机进行转账的方式,窃取他人支付宝和银行卡账户中的钱款1万余元,用于网络游戏账号充值和购买装备。2022年6月28日,公安机关以高某某涉嫌盗窃罪移送审查起诉,鉴于高某某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具有自首、认罪认罚、积极退赔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检察机关依法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通过社会调查发现,高某某通过某手机应用市场下载了一款游戏代练App,为成年客户代练游戏并获取报酬,每天玩游戏时间长达十余个小时,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诱发犯罪。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社工以防治网络沉迷、矫正行为偏差为重点,借助数字化监管平台,对其开展矫治教育。同时,针对高某某由祖父抚养的情况,委托家庭教育指导站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帮助高某某戒除网络依赖。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开发运营该手机应用市场的公司未经严格审核,为游戏代练App进行有偿推广、宣传和分发,引诱、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进行网络游戏代练交易,加剧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风险。检察机关向该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并进行公开宣告,建议其对所有上架App进行全面审查,并建立定期巡查制度。该公司全面接受检察建议,主动下架10余款问题软件、游戏,并在公司内部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小组”,建立季度自查、涉未成年人投诉处理专员等工作机制。
发布会上,“紫丁香”未检团队通报了4件典型案(事)例,涉及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未成年人唯一抚养人被执行收监后联手落实监护以及协同开展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案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