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结合案例对参考规则解析和论证

本文字数:2201

《经济犯罪200案类案裁判规则参考》 刘晓虎 著 法律出版社

目录

【案例1-2】梁某某等销售伪劣产品案雇人冒充同仁堂医师,夸大产品效果,致使他人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其推荐产品的,是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还是诈骗罪;如何把握“以次充好”型销售伪劣产品与诈骗的界限

【案例3】张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水产品被检出氧氟沙星,水产商未向上游供货商索要检验检疫报告的,能否认定其具有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的“明知”

【案例4】A公司走私普通货物案

能否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认定购货佣金;如何确定购货佣金的认定原则

【案例5】深圳、上海等地走私普通货物案

走私钻石案件中是适用综合税率17.2%还是4%

【案例6】某棉花公司走私普通货物案棉花公司(国有公司)将发改委下发的棉花进口配额低价出售给无配额的公司使用,如何定性;因立案侦查造成的损失能否认定为“造成国有公司严重损失”

【案例7】丁某抽逃出资案

利用变相抽逃出资购买的股票,其拍卖或者变现款是应当被追缴入国库还是返还公司

【案例8-9】韩某某等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

如何把握涉企轻罪案件量刑的要点(略)

【编辑推荐】

实用性: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明确可操作性的规则

创新性:类案裁判参考规则以及规则解析大都来源作者的原创

参考性:规则经过严谨的逻辑论证,且在实践中得到反复检验

开放性:从实然与应然的角度出发,解析法律的适用或提出建议

综合性:不仅涉及实体问题的明确,还涉及程序问题的明确

【内容简介】

本书所称的“经济犯罪”是指《刑法》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本书力求体现以下特征要求:采取先列述案件,后归纳和提炼类案参考规则,然后,结合案例对参考规则进行解析和论证的叙述结构。对法院未经裁判、未公开的案例,包括对监公检等办案人员所提案例做了相应技术性处理。类案裁判参考规则以及规则解析,绝大部分都是原创。部分非原创内容的,基本标明了出处。本书列述的参考规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明确性和参考性。全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论证时,力求既有理论分析和探讨,又有实践归纳和提炼;既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又坚持以实践理性反向推动理论理性的发展。

【作者简介】

刘晓虎,字海晨,江西九江人,二十国集团(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国际组织)副主任、人民法院刑二庭职务犯罪规制与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研究员,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跨境腐败治理、刑民交叉理论研究和审判实践工作。出版专著3部,连续5年获得嘉奖,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参编《常见罪名精释》《刑法百罪疑难问题精析》等实务指导丛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刑法学教材等50余部,作为统稿人编选《刑事审判参考》文稿800余篇,在权威报纸发表论文100余篇。

【前  言】

《经济犯罪200案类案裁判规则参考》是我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是我首次集中围绕经济犯罪疑难案件研究总结的类案裁判参考规则。此前,读书期间,包括进入人民法院的前几年,我一直比较侧重理论研究,一度沉浸在公平、人道、人权、死刑以及刑罚的正当性等基础性概念和命题的探寻之中。此后,我开始转向案例研究,从此开始了自己漫漫类案裁判规则研究之路。

1997年8月,我考入老家的县公安局工作,开始了一段为期四年的警察生涯。从此,我与刑法结下不解之缘。2001年,我考入湘潭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专注于刑法理论研究。湘潭大学地理位置偏僻,倒逼出这所大学远离市场经济的浮躁,展现出“博学笃行”的独立风格。在这里,人们经常能发现一帮不同年龄段的人三五成群,在走廊吃饭,甚至在操场打球的间歇期间围成小圈,争得面红耳赤。走近一听才发现,他们不是因为个人是非,而是为彼此对哈耶克、博登海默、康德、黑格尔、贝卡利亚、边沁、福柯、尼采等近代西学大师经典著作的理解据理力争。久而久之,这种现象成为一道道“辩景”。当时我们对这种遍地“辩景”不以为然,也见惯不怪。直到后来走出这所大学才知道,当年的“辩景”在很多名牌大学都极为鲜见。湘潭大学独有的“辩景”,除了湘潭大学的地理位置使然,更重要的还应归因于当时“西南政法大学七君子”同时问鼎这件风弥全国的大事,学界称之为西南政法大学“人才大地震”。这次“人才大地震”后,湘潭大学法学院的课堂、沙龙、讲座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时常伴随着批判与争鸣。一时间,法学院组织的专题讲座瞬即倍增,同学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就连一向习惯于独室研究的教授们都坐不住跑到大讲堂抢座。“七君子”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听众们对主题讲座的掌声不断,对批判者的喝彩声浪更高。在这里,批判没有任何违和感。有了这群名导的带动和初学者的激情,同学们暗中比拼,悄然兴起一股学习“西学经典”的狂潮,时常嘴边冒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等听起来“大逆不道”的言论,发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趣事。“辩景”成为湘潭大学可爱也是珍贵的一道奇景。此后,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学习的那五年,再也没有在校园找到曾经的“辩景”。尽管“辩景”不再,但当年“辩仕们”的风骨和精神依然不断激励我砥砺前行。“辩景”中那些辩友时常浮现于脑际,尤其是他们激情发言时的“斗士”风采,频繁摘下眼镜哈口气擦干再戴上的画面,让我情不自禁地打通他们的电话,一聊不可收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结合案例对参考规则解析和论证 2023-06-14 2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