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党君轩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司法局党委坚持“实”的导向、用好“联”的方法、放大“聚”的效应,切实把“联组学习、联手调研、联动整改、联推发展”机制一体贯通于主题教育之中,以部门协同的“物理组合”激发法治工作聚能增效的“化学反应”,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联组学习 用好理论学习“大课堂”
市司法局党委在举办中心组扩大学习、联组学习基础上,先后与中央依法治国办专家、高校学者、兄弟省市司法厅领导面对面交流研讨。组织开展各行各业青年共同参与的“司青微宣讲”,成立由各条线30位先进代表组成的“法治先锋”巡回宣讲团,组织80余人开展跨系统、跨条线的“享法沙龙”活动。同时,积极推动机关处室与基层单位纵向联学,市局行政应诉与协调处党支部与嘉定区司法局机关党支部,戒毒局机关处室与女子戒毒所等进行联组学习参观。
市局机关党委组织“看红馆、走红途、讲红色党课”系列活动,发动各党支部瞻仰全市红色革命遗址,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足迹”学习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党员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创新“线上联学”矩阵,市局微信号推出“青年理论学习笔记”系列,阅读量达1.3万余次。
联手调研 构筑同题共答“大平台”
围绕城市更新,市司法局与市房管局、市高院针对中心城区旧改存在的共性司法方面问题,开展联合会商,强化法治保障。市司法局职能部门就售后公房征收补偿案件的批量化解以及不动产登记工作,与房管等部门共同研判法律风险和改进举措,在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产生。
市司法局充分用好遍布全市的500余个“法治观察点”,以“点”上问题研究带动面上工作突破。聚焦“百亿楼”观察点金虹桥国际中心企业、白领对法律服务需求强烈的情况,市司法局会同长宁区局、天山路街道联合开展专项研究,增设金虹桥法治营商驿站、民商事调解中心等服务平台,开发“天山法智商圈”小程序,有效创新楼宇法律服务新模式。
市司法局在调研中注重寻计问策于基层,上下联通解难题。围绕打造纪律部队特点的党建模式,市局政治部会同监狱局、戒毒局职能部门和基层监所,开展“1+2+X”组团调研,合力探索党建引领司法行政铁军建设新路径。 (下转A8)
(上接A1)
联动整改形成齐抓共治“大格局”
为解决企业开具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繁、难问题,市司法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出台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已为各类企业出具了5000余份专用信用报告,可替代证明9万余份。同步首创“合规一码通”,力求尽快实现市场主体有无违法记录情况“一码通行”。
聚焦社会群众高度关切的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交通标识及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市司法局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委组建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专班,对线索进行梳理,并下发核查任务单。同时市司法局会同市高院对近2年相关领域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进行专项分析并形成专报,印发相关单位对照整改。
联推发展共著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市司法局着眼“四个放在”,会同苏浙皖司法厅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长三角成为生动实践。坚持抓好四地合作重点项目落地,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区域立法工作,指导起草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并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联盟。5月中旬,市司法局与安徽省六安市司法局签订对口合作协议,商定提升革命老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结对帮扶等6方面15项内容,合力打造“石库门到大别山”的法治共建机制。
市司法局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涉及15个职能部门的全市6000余家解纷机构集成在“解纷一件事”网上平台,推动实现全市矛盾纠纷“一口申请、一口受理、一口归集、一体管理”,仅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就受理申请近3000件,切实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通道,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苗头、解决在基层。
刚刚建成的上海司法行政历史陈列室是全系统主题教育重要打卡地,市局党委班子带头参观,并将历史与现实、初心与使命紧密连接,全系统跟进参观34批800余人次,共同在感悟局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新时代赓续“红烛精神”等优良传统,砥砺守正创新、开创法治工作现代化的奋斗之志。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