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近日,上海气温节节攀升,闷热的体感让户外活动堪比“蒸桑拿”。在这烈日炎炎的天气里,全市5500余名交警、3000余名勤务辅警无惧“烤”验,他们脚踩热土、挥汗如雨,坚守在交通管理岗位上,确保通行秩序、热心为民解忧,用行动和汗水诠释公安交警的责任与担当。7月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2.1%、29.8%。
守护城市大动脉:
离太阳更近,服务更热心
“在所有的交警岗位中,我们可能是离太阳最近的了!”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高架支队民警这样戏称自己的岗位。作为城市大动脉,相比地面道路,高架道路的暴晒程度和“炎”值确实要高出几分。这里不仅离太阳更近,更重要的是全天候毫无遮挡,皮肤黝黑成了高架交警的鲜明特色。
为更加灵活机动地处置各类交通警情,摩托车是高架交警的“标配”。除了头顶烈日暴晒,当因处置事故等情况将摩托车停放在高架道路一段时间后,摩托车的黑色坐垫已经不忍触摸。“我拿温度计测过,这个坐垫经过暴晒能超过60度!”高架支队四大队警长张琦在跨上摩托前,习惯性地用自备的水瓶浇湿坐垫。
张琦介绍,近期市民暑期出行的热情也高,他的管段范围在虹桥枢纽北区,近日接到了许多市民的求助。“警察同志,我要赶高铁,快要来不及了!”8月7日,因受停车场进入缓慢、高铁出发平台车辆饱和等情况,出租车在虹翟高架上排队缓行,乘客眼看要错过高铁发车时间,所以向民警求助。张琦立即指引驾驶员绕行机场出发平台下客,同时告诉乘客从机场出发平台绕行至高铁站点,这样最方便且快捷。
坚守市境道口:
用汗水换来道路安全
“同志,开车看手机属交通违法行为,请靠边停车!”8月3日下午14时许,嘉定公安分局葛隆检查站民警唐振洪拦下一辆小轿车。
烈日酷暑加汽车尾气,检查站大棚下像蒸笼一样闷热,59岁的唐振洪早已汗流浃背。
“身上的警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少说能拧五六次水,满脸都是盐粒。”检查站工作非常艰苦,一年四季风吹日晒都是家常便饭。唐振洪对这样的高温天汗湿衣服已习以为常。“工歇时段换另一件制服,换下的制服晾起来,让两套警服轮流‘上岗’,这样就能避免着凉。”唐振洪介绍道,这是他对付汗湿衣服的“妙招”。
“上岗一分钟,奉献六十秒。”唐振洪作为道口检查站的老同志,和其他民警一样,在出入市境日均2万辆次的车流中开展查控工作,对于车辆超宽超长、逆行等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全市各检查站民警24小时不脱岗,在省际交界处构成一道稳固的防线,确保了道路的畅通和城市的安全。
女警中队:
世纪大道的靓丽“风景线”
8月7日7时30分许,在世纪大道浦东南路路口,浦东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一大队世纪大道女警中队女警俞梦兰已经准时准点地踏上了路口中央的“蛋糕”台上。
这是俞梦兰成为女交警的第五年,也是她迎来的第五个盛夏。还没站满一整个酷暑的她,原本已经变得白皙的皮肤又一次变成了健康的小麦色。炽烈的骄阳在她脸庞上留下独特的印记,比如每天早晚高峰后晒出黑白两种肤色的口罩印子,鼻梁上的墨镜架出的深深两个“坑”,警帽里闷着的额头发起的一颗颗痘痘。
执勤中俞梦兰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的安全。为最大限度确保行人安全的同时,不影响主线车道通行,世纪大道上的信号灯绿灯放行时间已延长至50秒,但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仍然不够宽裕,往往只走了半程信号灯就又转跳为红灯。为帮助已进入路口的老人们安全通过,俞梦兰在路口执勤时,时刻关注着老年人、小孩、残障特殊群体,随时准备着上前搀扶一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