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法治故事

“品牌”瑜伽服竟致皮肤过敏

原是“小作坊”印烫商标“以假乱真”

本文字数:1452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周艺琳

在网络电商直播间购买的“品牌”瑜伽服,穿上身却做工粗糙“廉价感”满满,甚至还出现了皮肤泛红等不适症状。日前,杨浦警方在“砺剑2023”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中,对制假、售假等群众深恶痛绝、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发起凌厉攻势,全链条打击一起制售假冒品牌服饰案,查获假冒品牌运动服近3万件,涉案金额超700万元。

59.9元就能买到千元瑜伽裤?直播间“暗藏玄机”

今年4月,杨浦公安分局五角场派出所民警接居民王女士报案称,她在直播间花费59.9元购买的印有某知名运动品牌商标的瑜伽裤,手感与质量均与正品不同,穿上后还出现了过敏情况,怀疑买到假货。

原价均为上千元的品牌瑜伽裤,如今几十元就能买到?怀疑其背后可能“暗藏玄机”,派出所民警当即将该线索与分局经侦支队进行对接。依托警企联动机制,民警果然发现,购买到劣质瑜伽裤的市民还有不少,这样的直播间也不止一家。

小小运动服,背后却可能影响“大民生”。民警当即深入直播间连续“蹲点”数日,掌握了它们“红火”的“秘诀”。在这些与官方品牌名称极为相似的“深夜直播间”,主播会刻意遮挡住瑜伽裤腰部位置的品牌标签,并通过口播“某品牌同款”、有意无意露出商标等方式“偷换概念”,吸引消费者停留观看。而为掩人耳目,在直播平台购买界面,该网店用字母与数字组合随机生成的所谓“神秘代码”,替代了传统的商品颜色、型号描述。只有不断与主播互动“刷屏”,消费者才能搞清商品代码并进行下单。

制假工厂彻夜灯火通明,假冒商品制售链浮出水面

通过对相关产品进行采样鉴定,民警发现该直播间售卖的瑜伽裤、瑜伽服等产品,商标信息、材料、做工及款式,均与正品存在较大差异。而品牌方则表示,公司从未委托或授权这些直播间销售其旗下任何一款商品。据此民警判断,直播间里一系列反常举动,尤其是以“随机编号”下单的行为,正是为了规避监管,从而掩饰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

在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的指导下,杨浦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专案组兵分多路,赶赴产品发货地的某省县城进行走访排摸,发现该制假工厂彻夜灯火通明,靠近了还能听到有人正热情“推销”;天刚蒙蒙亮,守了一夜的侦查员就发现大量衣物被打包运进工厂又送出,还能闻到刺鼻气味……

经过缜密侦查,一个涉及批发进购、二次加工、线上销售假冒品牌运动服的犯罪团伙渐渐浮出水面。

“私人定制”妄图以假乱真,制假售假犯罪窝点被捣毁

在掌握相关工厂及直播间经营人张某、曹某等五人的大量犯罪证据后,专案组民警雷霆出击将他们抓获,当场查获印有该运动品牌商标的瑜伽服、瑜伽裤、运动背心等六个品类近三万件假冒运动服,以及制假流水线两条,成功捣毁直播间背后的制假售假犯罪窝点。

“这些瑜伽服是我们低价购进,自行烫印品牌商标后再对外销售的,因此我们的售价和官方售价相差非常大。”落网后,张某等人对自己制假售假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经查,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张某萌生了“蹭热度”的想法,不顾消费者穿上廉价瑜伽服后是否会出现不适症状,以30元每件的价格大量批发劣质、无标瑜伽服。随后,其伙同曹某等人“私人定制”品牌商标并分类、印烫、装标。普通瑜伽裤“摇身一变”成了“品牌货”,张某等人分头在电商平台直播诱导消费者购买,涉案金额超七百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曹某等五人,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已被杨浦警方依法移送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警方提示,请广大消费者选择官方渠道购买商品,擦亮双眼以免上当受骗。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故事 B04“品牌”瑜伽服竟致皮肤过敏 2023-08-18 2 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