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庭审

将他人照片做成表情包还发入群

这种行为构成侵权吗?法院判决被告删除表情包并道歉

本文字数:994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陈滢

本报讯  朋友之间适当开玩笑,可以活跃气氛,拉近彼此关系。但是玩笑一旦过度,就会变成捉弄,引起对方不适,甚至可能侵害名誉权。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因在微信群发表情包“开玩笑”而引发的名誉权纠纷中,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从微信群内的前后聊天内容来看,虽未发现被告带有明显主观恶意而发布含原告肖像的表情包,但每个人的容忍度和接受度不同,当开玩笑引起对方不适时,玩笑就已超过合理的限度了。被告在微信群发布包含原告肖像的表情包,在原告已明确提出异议后,被告理应及时赔礼道歉并及时撤回已发布的表情包,但被告仍持无所谓的放任态度,实属不当。最终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删除表情包并向原告书面道歉。

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案件已生效。

韦先生和袁先生通过参加单身微信群相识,并线下多次参加微信群主组织的打麻将、外出旅游等娱乐活动,双方较为熟悉。

某日,袁先生将微信群内其他群友拍摄的一张韦先生的照片制作成表情包,且配文字“花姑娘滴干活”,并先后发布在双方共同所在的三个微信群。

韦先生心生不悦,立即在群内回复“滚”“小心被告,律师在此”等表达不满,并且私信袁先生,“你等着接律师函吧”“不是开玩笑的”“啥都敢来  啥都敢加”。随后,因对方无视其不快和制止,并拒绝道歉,韦先生将袁先生起诉至人民法院。

韦先生认为,袁先生编辑其肖像为表情包并在多个群里发布,还添加“花姑娘滴干活”的文字,是侮辱行为,有损形象,韦先生无法接受并已经造成其精神上的困扰。袁先生则辩称,两人原本关系比较密切,使用韦先生表情包主观上是好友间开玩笑,并无侮辱韦先生的本意;从其他群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客观上也未造成韦先生社会评价的降低。

浦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制作含原告肖像的表情包,并添加文字“花姑娘滴干活”;被告称是朋友间的开玩笑,从微信群内的前后聊天内容来看,虽未发现被告出于带有明显主观恶意而发布含原告肖像的表情包,但当开玩笑引起对方明显不适时,这个玩笑就已超过合理的限度了。原告已明确提出异议后,被告理应及时赔礼道歉并及时撤回已发布的表情包,但被告仍持无所谓的放任态度,实属不当。

据此,浦东法院判决袁先生限期将内含韦先生肖像的表情包删除,并向韦先生书面道歉。案件生效后,执行过程中,涉案微信群已解散,袁先生向韦先生进行了书面道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8将他人照片做成表情包还发入群 2023-09-01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