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综合

法治副校长走进上海回民中学开讲

开学第一课: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

本文字数:967

近日,“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在回民中学举行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体现在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判中?法律又是如何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培育法治思维,近日,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承办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在上海市回民中学举行。

在热烈的掌声中,近300名回民中学高一年级新生迎来了他们的“法治副校长”——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白云法官。

“你眼中的法律是什么?”“法律和法治,一字之差到底有什么区别?”课程刚开始,白云便抛出了问题。同学们思考片刻后争相举手回答,课堂现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我认为法律是一种规矩,是我们的行为准则,规定了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认为法律可以约束道德以外的行为,能保护我们的财产、人身安全。”通过问题的提出,白云引导同学们对“法律”和“法治”两个概念进行思考讨论。白云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责任,也是落实宪法法律规定的法治责任,是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需求的社会责任。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白云结合上海法院近年来审理的一个个鲜活的“小”案例娓娓道来,再加以法律点评引出“大”道理,从“密室逃脱”意外伤害到“星期猫”欺诈,从安全文明出行到低价写真遭遇陷阱,从“AI盗脸”到游戏充值退款、打赏主播,针对上网的利弊、网瘾的危害、网络诈骗等热点问题,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民法典》的基本概况、民事主体以及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娱乐活动和体育运动要“适度”和“安全”,尽量避免引发安全事故;面对商家的种种“套路”,同学们也需“擦亮双眼”,加强自我保护;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同学们更应避免沉迷网络娱乐,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据悉,今后,上海法院还将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模拟庭审、校园辩论赛、公众开放日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4开学第一课: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 2023-09-04 2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