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庭审;社会

“内部渠道”购话剧票?小心是骗局!

本文字数:781

□记者  陈颖婷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金玮菁

本报讯  热门演唱会、演出的门票往往一票难求。许多乐迷、影迷为了亲临现场,便选择通过各种非官方渠道购票,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日前,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诈骗案提起公诉。

2021年11月,张女士通过朋友李女士介绍认识了施某,施某自称是上海某工作室的内部人员,有购买各类门票的“内部渠道”。张女士见施某朋友圈发布的全是当下热门演唱会、话剧门票及周边,便产生信任,向他购买一张话剧门票,支付前排座位票款6880元。第二天,施某称保证有座位,但是需要再支付7120元,于是张女士再次转账。

原定交货时间是话剧开票当天,但由于疫情,演出最终取消,张女士申请退款,施某承诺本周内安排,但后续多次推诿。张女士多番催讨,仍无法收到退款,于是选择报案。

2022年3月,民警将施某抓获。据了解,2019年10月他开始倒卖各类演出门票、观众名额,并从中赚取差价。2021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防控,各类演出门票和观众名额变少,但仍有老客户向施某介绍新客户,购买各种演出票。当时,施某沉迷于网络赌博,便心生歹念。他在朋友圈发布活动,并吸引粉丝购票,等演出逾期,再告知退款,而这些钱已被施某用于网络赌博。经查,施某以此方式骗取张女士、李女士等十余人钱款共计7.9万余元。案发后,施某对上述被害人进行赔偿。

宝山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施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通过电信网络诈骗他人钱财,数额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日前,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袁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

检察官提醒,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粉丝急于购票的心理,谎称有“内部渠道”实施诈骗。因此,购买各类演出门票,请通过官方渠道。绕过正规平台、通过私信方式交易,可能落入骗子的陷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庭审;社会 A06“内部渠道”购话剧票?小心是骗局! 2023-09-25 2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