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黄浦江,是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坐落于黄浦江畔的徐汇滨江大型生态公共开放空间,秉承着“生态优先”的理念,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后花园”。
然而曾经,这个“后花园”却呈现出满地油污、恶臭难当的窘境。徐汇区人民检察院通过一次公益诉讼,推动以一案管一片,最终从源头上促成滨江区域地下水道的改造,实现“还绿于民”。
就在近日,在该院举办的“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检察开放日活动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受邀走进徐汇滨江,察看督促保护徐汇滨水公共空间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的社会治理成效,听检察官讲述了“检察蓝”守护“生态绿”背后的点滴故事。
滨江“后花园”污迹斑斑?
2021年10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室通过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全息办案智能辅助系统了解到,有市民向12345热线反映称:一家位于徐汇滨江的餐饮店周边存在环境问题,该餐饮店后厨附近弥漫着恶臭气味,地面窨井口可见油污,窨井四周草坪已严重受损。举报人表示存在违规倾倒废油的情况,其认为油垢将严重影响滨江区域排水系统,如突发暴雨等,会导致排水受阻,危害滨江。
收到线索后,公益检察室的检察官办案组立刻开展实地勘察。当检察官抵达餐饮店后厨附近时,一股浓烈的刺鼻臭味扑面而来。检察官观察到,线索中提到的窨井,内嵌于一方形绿化带草坪中,窨井口周围虽然已经换上了一层新草皮,但井盖表面仍有油渍附着,井内可见浑浊液体,餐饮店与绿化带之间的漫步道上,也随处可见因踩踏凝固油渍而产生的污迹。
举报线索属实!该违法行为是否受到过处罚呢?检察官立刻联系了相关行政机关,得知他们虽然在接到举报后就前往餐饮店进行现场执法,但因当时还没有发现直接证据而未能实施处罚。
造成污染的油污究竟从何而来?为了查明案情,检察官依法行使调查核实权,调阅了餐饮店附近夜间的监控录像,据监控录像显示,连续数日有不明液体从餐饮店后厨方向流出,顺着漫步道流淌至草坪绿化带及窨井内。
检察官还委托专业鉴定机构对窨井中的水体进行了水质鉴定。据检测结果显示,水体中的动植物油排放浓度高达2.54×103mg/L,已远远超出《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限值(100mg/L),达到标准的25.4倍。至此,检察官经调查核实收集到的证据,足以证明餐饮店并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置餐厨废弃油脂,导致周边环境受到污染,成为了相关行政机关锁定违法事实的关键证据。
“一案管一片”促成源头治理
为守护公共利益,徐汇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分别制发了检察建议:依法查处涉案餐饮商户违法排放餐厨废弃油脂的行为;加强对徐汇滨江其他餐饮(含单位食堂)行业及重点领域的日常巡查,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要求;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动协作,配合宣传教育,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及时回应,迅速对餐饮店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全覆盖排摸,确保区域内各类废油废水合规处理、达标排放。餐饮店经营者也表示接受处罚,并将主动积极配合进行房屋内部设施改建,依法合规排放餐厨废弃油脂。
“监督不是目的,处罚不是结果,仅仅是停止侵害,还不足以让人民群众满意。罚过之后应该怎么办,这是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
徐汇检察院公益检察室相关检察官告诉记者,本案中,伴随着徐汇滨江的发展,这里逐步开设了多家餐饮店,餐饮店及周边区域原有的排水体制无法满足重餐饮的排污需求。“如果能在解决地上路面污染的同时,通过溯源治理清除地下水道的隐患,不仅有利于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也能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好的生活和观光体验。”
于是,检察机关“向前一步”,行政机关“主动履职”,双方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多次召开论证会进行研商与评估,共同制订了对该区域地下水道系统施工改造、新建污水管道的工程计划。该计划由点及面,通过改造龙腾大道东安路至龙美术馆区域的排水管道,实现污水分流,推动解决餐饮排污治理问题。今年6月,该工程已全部完工。
在当天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点赞,表示检察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依法能动履行监督职能,通过高质效办理案件来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共同守护了人民的“后花园”。
工地扬尘携手“会诊开方”
生态检察的触角不仅仅针对徐汇滨江这一“生活秀带”,还全局延伸至生态环境的各个点位。
去年8月,徐汇检察院从公益诉讼线索收集和智能推送平台发现,徐汇区一建筑工地存在扬尘污染。徐汇检察院公益检察室遂联合检务保障部司法警察、检察技术人员现场勘验,经航拍取证,证实工地主要道路未采取防尘降尘措施;大面积裸土未使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部分正在进行机械挖掘作业的场地未启用雾炮、喷淋等降尘设施;工程车不符合密闭运输的要求,致使现场产生大量扬尘。另结合网络调查结果印证,该工地长期存在防尘降尘措施不到位的情况。据此,徐汇检察院以诉前磋商、提出检察建议等方式,促请相关职能部门对违反扬尘污染防治的有关施工单位依法实施监管。
多家行政机关结合法律监督意见,此后根据职责分工协同督促涉事单位整改,一是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二是在工地内加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实时对该地块进行监测;三是在辖区内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加大日常查处力度。之后,徐汇检察院经“回头看”证实,涉案工地已整改到位,市民未就同一事实再进行投诉举报。
“建设工程施工污染防治涉及多方管理部门,我们坚持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秉持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的理念,邀请相关职能部门针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公共利益损害点位进行实地察勘,并针对扬尘污染问题开展联合座谈,与各单位‘会诊开方’,共同厘清违法事实及监管单位,精准汇聚治理合力,推动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公益检察室相关负责人说道。
公益诉讼覆盖“医食住行”
在当天的开放日活动中,徐汇检察院还从“医、食、住、行”四大民生领域,向社会通报了近年来徐汇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开展情况。
据介绍,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徐汇检察院针对多起超范围经营中药饮片的情形,督促行政机关进行了依法处理,并通过强化监管,消除药品安全隐患。同时,针对“消”字号消毒产品开展专项调查,先后排查徐汇区的近百家线上药店,筛选出4种存在违规情况的消毒产品,协同行政机关扫除监管盲区,推动完善消毒产品领域共性问题系统性解决。
在食品安全领域,徐汇检察院共筛查食品安全线索1500余条,立案40件,制发检察建议20件。不仅积极整合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力量,强化对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和食品混有异物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督促查处力度,而且针对个别菜市场违规销售散装生猪内脏,可能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情形,通过诉前监督,有效推动农贸市场经营主体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记者获悉,在公共安全领域,徐汇检察院紧盯消防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生产安全红线。联合公安、街镇等排查风险点位327处,以“诉前磋商+检察建议”,助力规范电动车充电和停放管理;持续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共督促行政机关保护环资面积446779.33平方米,组织处置固体废弃物923.60吨,相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88.21万元,罚没款17.8万元;同时,重点围绕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推动河道水域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并重点关注危化企业和交通枢纽等关键点位,联合行政机关按季度开展实地检查,形成工作机制。
另外,在出行安全领域,徐汇检察院聚焦特定人群权益保护,召开全市首例无障碍设施改造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相关案例被最高检、中国残联评为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聚焦重点行业,针对利用互联网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综合履职职能,筑牢司法保护“防火墙”。此外,徐汇检察院还针对辖区内“光污染”现象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沿街商户将户外灯光开设时长和亮度调整至合理范围,成功关闭优化过闪过亮的监控补光设备3317套。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