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34年不懈追踪 凶嫌终落法网

上海警方近年来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中破案110余起

本文字数:3005

左上图:案发现场

右上图:34年前的重大刑事案件登记表

下图:警方审讯嫌疑人

□记者  陈颖婷

34年,几代刑警的接力,凶手终于落网,死者沉冤得雪……命案是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中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暴力犯罪案件。昨天,记者从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警方已连续8年实现命案现案全破,破案速度以小时计算。自公安部2020年部署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以来,上海警方紧盯命案积案不放,以“申剑”系列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为抓手,成功将一起起悬案告破,为一道道谜题找到答案,用破案惩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在此期间,上海警方成功侦破命案积案110余起,其中30年以上命案积案2起,最长时间达34年,20年以上命案积案60余起,有力维护了上海城市安全稳定,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农村小屋惊现女尸  嫌疑人人间蒸发

“没错,就是他!”看着眼前这个虽黑弱瘦小,但五官特征却与几十年前挂在重案队办公室墙壁上的照片高度相符的男子,参与现场抓捕的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刑侦支队民警翁一心确定,他就是专案组不懈追捕34年的“王某珠被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1989年4月1日20时40分许,家住上海金山县朱泾乡蔬菜4队的村民曹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其在家中的小屋内发现一具女尸。民警接报后立即赶到现场。经现场勘查、验尸,民警发现死者脖子处有明显掐痕,确认系被他人以外力作用颈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在门口停放的自行车车篮中,民警找到了一张身份证。综合大量走访调查,警方确定了死者的身份为王某珠,32岁,上海金山人。

正当民警全面排查王某珠的社会关系时,警方从报案人曹某处得到一条重要线索,事发期间其房屋已出租给同村的陈某方,但多方联系后都找不到陈某方本人。结合周边走访,民警发现陈某方与死者王某珠是情人关系,有重大作案嫌疑,但此时的陈某方早已逃之夭夭。

案发后,金山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组织开展追捕抓逃工作。当年的专班民警对陈某方关系人进行排摸调查,研判梳理其所有可能的逃跑路线,但碍于当时技术条件和客观因素制约,案件侦破工作始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案件一日不破,专案组一日不撤。”案发后的34年里,金山撤县设区,当年的办案民警都已经退休,但是案卷和物证都保管完好。多年来,此案一直被金山警方列为重点攻坚案件,一代又一代金山刑侦人始终将这起命案记在心中,他们追捕陈某方的脚步从未停止。1995年,专案组将陈某方上网追逃,并不断收集其潜逃线索,辗转浙江绍兴、福建等全国20余个省市核查线索,积累的案卷多达20余册,但是陈某方仿佛人间蒸发、不见丝毫踪迹,案件侦办陷入僵局。

聚力攻坚34载  命案在逃嫌犯终落法网

经过一代代专案组民警的不懈努力,加上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力,这起命案积案终于有了重大突破,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8月28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开展专项行动,派出工作组前往江西、福建等省开展命案积案攻坚,金山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瞿洪伟随同前往,在上饶市开展工作时,利用刑侦新技术,成功发现该市广丰区有一男子可能是专案组一直寻找的人。

“虽然该男子样貌与34年前不完全相同,江西省与陈某方之前的人生轨迹也无关联,但是当年那起案件至今已有34年,时间跨度长,嫌疑人样貌出现一点变化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我还是坚持见底排查。”瞿洪伟坚定地说。

在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统筹协调和上饶警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工作组通过深入分析研判、调查走访和视频追踪,发现该男子10余年前来到当地,并与当地一女子共同生活至今,但这期间从未登记户籍信息,身份信息不详。对此,专案组围绕该男子开展了耐心细致的调查,尤其对他的日常作息、行为轨迹进行全面研判分析,最终制订了详尽的抓捕计划。

8月30日6时许,专案组会同刑侦总队警力,在江西警方的大力帮助下,在上饶市一村庄民房内将嫌疑男子成功抓获。

“你叫啥名字?”当翁一心用金山方言询问男子时,他突然迟疑,随后眼神躲闪,几秒钟后用普通话回答“我是俞忠林”。此时,翁一心的内心确认了,他就是陈某方!金山方言与江西方言相差很大,他回答了就意味着他听得懂。坐在当地公安机关审讯室中,这名66岁男子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彻底击破,他深深埋下了头。

经审讯,嫌疑男子交代其真名为陈某方,并对1989年因经济纠纷杀害王某珠的作案事实供认不讳。据陈某方交代,其与死者王某珠为情人关系,两人还一起做生意,也因此产生经济纠纷。事发当晚,王某珠上门至陈某方在朱泾乡租住的小屋内就经济纠纷再次发生激烈争执。争吵中,陈某方对王某珠采取掐脖等手段致其死亡。为延缓犯罪被发现的时间,陈某方将王某珠的尸体移至床上,并盖好被子,伪装成熟睡状。事发后,陈某方当即畏罪潜逃,先后逃窜至浙江、江西等地,隐姓埋名潜藏了34年。

目前,犯罪嫌疑人陈某方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金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用前沿科技为侦查研判注入加速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安机关针对部分命案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虽然开展了大量的侦查工作,但由于侦破能力和技术水平受限,部分案件一直未能成功侦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物证说话、用科技破案已成为现实。对此,上海警方充分发挥刑事技术“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夯实刑技基础建设,做强两级刑技专业实验室,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通过发挥“人力+科技”优势,既用走访排摸、回访等传统手段,也用数据研判、智慧侦查等现有侦查手段思维来发现命案积案中隐藏的点滴线索。

主攻刑事科学技术的民警十年如一日地泡在实验室里,刻苦练习、提升各类物证的提取方式,通过推动痕迹物证、生物物证等前沿刑事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用新技术唤醒旧物证。通过新技术、新算法,全量开展大数据合成研判,形成以科技战、信息战为主的智慧侦查模式,让检验精度提升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检验出的信息量成几何级增长,从而成功破获了“闵行1999.1.30故意杀人案”等80多起命案积案。

用使命传承为破案惩凶提升续航力

每一起命案积案成功侦破的背后,除了科技发展的成果,还离不开一代代侦查员的艰苦奋斗和传承接力,一代接着一代完善案件要素信息,才使得被时间掩埋的案件出现重大转机,透出希望的曙光。就拿“金山1989.4.1故意杀人案”来说,老一辈侦查员细致勘察现场,开展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尽全力收集了原始证据资料,保存了完整的案卷材料,为案件侦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当有新的线索出现时,一代又一代刑侦民警带着相关线索,不分昼夜地开展甄别排查工作,辗转全国20多个省市、追踪数万公里,20多册线索核查案卷,可谓是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才使案件有了突破的可能。幕后技术人员甘于奉献,抱着一丝不苟、细致慎微的态度,针对一个物证反复检验上百次,排除一切外在干扰,才啃下这块“硬骨头”。再加上老一辈侦查员主动请缨,提供情况,出谋划策,倾囊相助,多方合力,以高度的责任心,最终才完成了命案必破的心愿,将这起34年的悬案成功告破。

命案积案的告破,是对事实的还原,对死者的告慰,对家属的交代,也是对犯罪分子的震慑,更是上海警方对社会公平正义永不停息的追寻。下一步,上海公安刑侦部门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强力推进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刑侦新技术、新战法优势,全面总结提炼历年侦破的疑难复杂案件,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发扬锲而不舍、不破不休的刑警精神,力争破获更多命案积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保驾护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34年不懈追踪 凶嫌终落法网 2023-10-20 2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