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词》
导演:高小非
编剧:王松
主演:梁缘 傅方俊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首播:2023-10-02
集数:24
内容简介:
该剧是以年度热搜PUA案件为故事原型的检察官推理悬疑剧。
北山市一家网红咖啡厅发生命案,检察官苏晴和刑警冯刚介入调查,却意外发现案件牵连出若干年前的悬案。随着侦破的深入,案情愈发地扑朔迷离,苏晴联想起身边多起PUA案件受害者的异常反应,于是决定转变思路,展开了创造性的办案之旅,并最终将沉埋多年的案情真相昭告天下。
■提醒
遇到这几种情形,你可能正在被PUA!
你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语言贬低。如对方会经常跟你说“我是为你好”“你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如果一段关系里你总能听到这些负面否定的话,而你也开始在对方面前小心翼翼,时刻察言观色,生怕让对方产生一点不舒服,那就要注意了,他(她)在对你“洗脑”。
你经常陷入自我怀疑
很多被PUA套路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也会经常性地“自省”。殊不知这是对方在故意刁难。明知道对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但却会担心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然后陷在这种焦虑和自我怀疑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你会对自己的软弱感到失望
其实当一个人被PUA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挣扎的,一方面你会质疑对方为什么要对你进行贬低、威胁的语言行为;而另一方面你又会因为自己的恐惧,没有做出反抗和拒绝而对自己产生失望的情绪,越失望越觉得自己没用,也就只能一直顺从下去。
□何海洋
PUA是什么?
剧集《证词》聚焦新型PUA犯罪,那么什么是PUA?PUA可能涉及那些法律问题?最初的PUA指的是Pick up Artist,即搭讪艺术家,其原本是指通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为。但后来PUA成了一些人用来骗色、骗财的手段,通过有意地设立陷阱来达到情感操纵的目的,甚至不惜引导对方做出极端行为来满足其控制欲。随着近几年相关案件的曝光,PUA概念的范围不断扩大,从两性PUA到职场PUA、家庭PUA等,泛指利用某种优势地位,通过精神控制,操纵他人满足自己的愿望。
在著名的“PUA教程”中,有五大陷阱:
第一,好奇陷阱。筛选容易“下手”的对象,伪装高价值“人设”,让对方产生好奇。
第二,颠覆陷阱。编造悲情故事营造反差,使对方同情。
第三,着迷陷阱。利用情感压迫及暗示,使对方表白。
第四,摧毁陷阱。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不断强调提起,贬低指责对方,使对方产生巨大负罪感,心理崩溃、求挽回。
第五,情感操控。操控对方失去自我,趁机榨取财色资源。
在这些陷阱中,强调通过打压伴侣的自信心、自尊心来获得伴侣忠诚的爱与付出,而这种打压行为可能涉及诽谤罪以及强制猥亵、侮辱罪。一旦满足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相关PUA行为即涉嫌构成犯罪。
PUA可能涉嫌的法律责任
1.行政违法责任
2019年5月,江苏省网警依法查处全国首例发布违规违法PUA信息的行政案件。违法行为人徐某,通过在其设立的网站上兜售“自杀鼓励”和“宠物养成”等系列违法违规PUA教程,通过文字、语言、图像、视频和其他方法,故意向购买者传授实施包括骗取女性钱财、故意伤害女性身体、诱导女性自杀等所谓经验、技能。警方根据《网络安全法》第46条之规定,给予徐某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5万元的处理。
2.刑事责任
2018年8月,牟某翰与包某确认了恋爱关系。刚开始二人与普通的情侣无异,感情急速升温,很快搬出宿舍共同居住生活。但稳定和谐的恋爱关系并没有维持很久,随着二人的进一步互相了解,牟某翰了解包某与前任的过往后,心生怨怼,多次与包某发生争吵,并以此为要挟对其进行精神折磨,包括但不限于侮辱辱骂、人身攻击、要求包某怀孕并打胎,甚至要求她做绝育手术等,以此换取其心理平衡。在长时间的侮辱、谩骂和精神控制中,包某的情绪和精神多次崩溃,并且出现了割腕等轻生行为。2019年8月30日,包某吞食了大量的药物,陷入昏迷,经抢救无效,于2020年4月11日被宣布医治无效死亡。因包某的轻生,其母亲发现了包某与牟某翰在微信中极为恶劣的对话,并向警方报案。2023年6月15日,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审理,牟某翰被判犯有虐待罪,判决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同时判决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的包某家人各项经济损失共计73万余元。该案被称为“国内PUA第一案”。
除此之外,PUA可能会涉嫌诈骗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罪、故意杀人罪等。
遭遇PUA,如何保护自己?
当受害者出现被PUA情形时,受害者自身或者亲戚、朋友应第一时间保存相应的证据材料,比如手机聊天记录、录音、录像证据等,固定相关的证人证言。
如果受害者遭到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应第一时间报警。如果遭到人身损害却未能在第一时间报警的,应尽快前往医院或医疗鉴定机构,获取医疗记录或鉴定报告,为后续维权做好准备。
着重强调的是,PUA受害者常常深陷其中,未必能清醒脱身,所以这就需要自己提高警惕,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敢于说“不”,及时向亲属或朋友寻求帮助,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害者或其家属可以通过向公安报警、向法院民事起诉或者刑事自诉的方式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