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在四平路沿线,北接邢家桥北路,南接海伦路的路段,有一片颇具艺术文化气息的街心花园,名为“百草园”,这里的设计主题取自距离此处几百米外的鲁迅故居,以及与之关联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里,通过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将该文的内容最终化为童趣乐章、昆虫园、药草园、三味书屋等4个主题片区,使之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街心花园。
在上海,像这样的“口袋公园”一个个镶嵌在城市中,把城市中不起眼的“边角料”变成具有景观赏玩、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态空间,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绿色会客厅”。
“十三五”以来,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记者近日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根据《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十四五”期间,上海计划建设口袋公园(街心花园)300座。截至2022年底,上海共建设口袋公园(街心花园)达390座。这一座座口袋公园,正成为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注脚。
口袋公园怎么建?市民拥有发言权
位于延安西路江苏路东南角的“华山新语”口袋公园是上海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口袋公园,这里原先是一片紧邻路口的曹家堰绿地,以前的“花坛式”设计和郁闭的环境导致市民们只可远观却很难进入。
2021年,周边居民代表提出丰富绿地功能,将其改造为口袋公园的建议。长宁区政府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中,对场地进行了更新改造。
如今,改造升级后的“华山新语”配备了叶语亭、弧形座椅、人文地图景墙、健身环形步道等设施,不仅打造了一个“家门口”的观赏空间,还成为促进睦邻友好的“会客厅”、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窗口。
记者从高架旁新设的便民电梯下来,走到“秋叶”下方,亚克力装饰可随游客脚步的移动变幻出多种色彩。“叶语亭”上印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方对应叶形的步道和绿化,让整个空间充满层次感……
“从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阶段,上海就已开始借助百姓的智慧。”据市绿化市容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整体的框架上,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对口袋公园的规模、特色、景观、设施以及植物设计要求等内容作出了规定。“同时,为了使口袋公园建设更加贴近市民需求,在公园规划设计阶段,征询周边居民需求成了必备环节,像‘华山新语’的改造升级,就是基于人民建议的征集。”
在设计阶段,口袋公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融入“公园+”的理念。具体叠加怎样的功能,每座口袋公园不尽相同,比如乐汇小游园打造成能满足学龄前到初高中全年龄段孩子玩乐需求的公园;马当路复兴中路路口的追梦园设有市民园艺中心,深受市民喜爱。
单位拿出附属绿地“私家花园”触手可及
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上海较早直面“城市病”和日益趋紧的土地人口环境硬约束。如何利用已有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
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将原来封闭的社会单位的绿化打开,转变为市民走得进、看得到、摸得着的公共绿化空间,成为上海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的重要做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上海共有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建设而成的口袋公园17座,总面积达到了58万平方米。
吴兴路87号曾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董事长伦顿的私家住宅,这栋建于1928年的近代独立式花园洋房曾取名丽波花园。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棋社使用,上世纪70年代棋社迁出,改由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使用。
这两年间,经多部门多次沟通,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动打开围墙,让出约1800平方米单位附属绿地,重新规划设计,改造为“丽波·水漾”口袋公园。
“一开始我们也有顾虑,主要担心开放后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金宇峰坦言,内部征询意见时,有运动员代表担心在底楼会议室开会时,有市民游客隔着玻璃往里面看,但区绿化等部门的体贴和专业精神打消了这种顾虑。
“第一次上门拜访前,我们做足功课,让权属单位提需求,邀请3家设计公司做了4个方案。”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绿地管理科科长曾俊表示,让市民游客和单位都从单位附属空间的开放中获益共赢,是一大原则。
沟通过程中,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还希望借此机会增加车位和绿化覆盖率,绿化部门均优化设计尽量满足,施工围挡拆除后,最终车位翻了个倍,破损的硬质地面改种花草,绿化覆盖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这种合作模式让绿地权属单位获得感满满。
“市民园长”上岗!发挥社区共治力量
今年4月,30位住在浦东新区的市民有了一个新身份——30座口袋公园的市民园长。胡志清是其中一员,他要管的是樱花路海桐路路口的古蜡梅园,一株古树编号为1535的素心蜡梅在园中已矗立百年。“街坊邻居都以古蜡梅为荣,不停叮嘱我要照顾好它。”胡志清说。
以古树为核心打造口袋公园,是上海古树保护理念的一种创新。如何在保护古树的同时,让古树周边的绿地造福周边居民,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降不下来的舞蹈噪音、孩子脚下横冲直撞的滑板、无视告示牌踩踏草坪……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出现时,需要市民园长这样的“黏合剂”。胡志清坦言,如果是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上去教育,十有八九要被弹回来,市民园长虽然是平民版的园长,但恰恰因为“降了一级”,反而能和其他游客说上话,甚至交上心。
在胡志清等市民的建议下,浦东绿化管理部门还在古蜡梅周边种植了大量“可亲近”的素心蜡梅、狗牙蜡梅、金钟蜡梅、小花蜡梅、磬口蜡梅、美国蜡梅,并挂上二维码,引导大家扫码阅读这些蜡梅的植物学和相关文化知识。
“从市级层面上,我们出台了《上海市口袋公园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其中明确了口袋公园管理部门和职责,明确了养护标准和经费。”上海绿化市容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口袋公园投入使用后,确实也会面临不文明游园、有限场地被电动车挤占等精细化管护的难题,这就需要调动居民自治能动性,发挥社区共治力量。“所以在这份《指导意见(试行)》中,我们也在提倡居民参与口袋公园管理,让大家意识到,‘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周边居民和单位既是得益者,也是责任人。”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口袋公园建设源头把控
口袋公园作为上海城乡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口袋公园以其小、多、匀的特点,见缝插绿,把城市中不起眼的‘边角料’变成具有景观赏玩、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态空间,较好地缓解了全市公园绿地布局盲点问题,也弥补了中心城区大型绿地分布不均的不足。
但上海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作为新生事物,口袋公园的建设、管养等环节仍有待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绿化部门将加强口袋公园建设源头把控,进一步合理口袋公园空间布局,提升口袋公园实用性。从市民使用的角度出发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有限的城市绿地空间资源比较均衡地分配给不同社会群体使用。
“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景观和功能,提升市民幸福感。《上海市口袋公园设计标准》从口袋公园的主题特色、植物配置、功能完善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明确要求,使口袋公园不仅仅是植物观赏地,也是居民日常生活最愿前往的打卡地。”
该负责人表示,在长效管理机制方面上海也将进一步完善。目前,上海正在建立市区两级专项巡查监管机制,绿化部门积极探索与环卫、城管等部门以及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共管的创新模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