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胡文丰
本报讯 虚拟货币的法律性质如何定义?各国对虚拟货币持有怎样的司法态度?金融监管部门与司法机关如何进行有效协同?数字债券发行会带来哪些技术及法律上的问题?……近日,上海金融法院第三期“融法圆桌派”邀请院内外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虚拟货币前沿法律问题。
近年来,虚拟经济发展迅速,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然而虚拟货币领域缺乏监管,价格波动大,投机炒作盛行,有时更成为了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和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目前,对于虚拟货币的法律定性和交易规则尚无明确规定,由此引发了不少争议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多奇、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洋、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三庭法官葛翔作为本次研讨嘉宾展开对话。三位嘉宾介绍了不同国家虚拟货币的金融监管政策,并围绕虚拟货币交易关系的司法审查、金融监管与司法审查互动及衔接、数字债券发行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