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小北 记录:林可依
小北的父亲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但是即使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他依然尽自己所能,将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精致而充满情调。
耳濡目染中,小北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对生活绝不将就,哪怕遇到再多的不如意,也要把每一天过得开开心心,充满仪式感。
虽然父亲过世多年,但他遗留下来的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却会永远传承下去,让小北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
中文系毕业的父亲是个“美食家”
今年是父亲去世的第十个年头,身为女儿,在怀念他的同时,我也一直很想写点一些什么以作为对他的纪念。
虽然父亲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和所有做儿女的一样,在我心里,父亲却一点都不普通。在物质清贫的年代,他不仅用自己的辛劳所得养育大了我们这些儿女,而且还在那样清苦的条件下,一直保持着乐观、精致的生活态度,让生活变得甜蜜起来。
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在他们那个年代属于凤毛麟角。中文系毕业的他,也许是受专业的影响吧,颇有一些浪漫主义在身上。我一直很喜欢作家汪曾祺,不仅因为他的文字好,更因为他会做美食,更会写美食,能把最简单不过的食材做成各种美味,并描绘得让人食指大动。而现在回想起来,父亲在这一点上,竟然和汪先生极其相像。
父亲的学生时代是很艰苦的,尤其是在他上大学期间,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连饭都吃不饱,还得了浮肿病。因此,父亲上班挣工资之后,他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一定要好好对自己,把以前的缺憾弥补回来。
也是从那时起,父亲逐步从一个“厨房小白”演变成了一个煎炒烹炸十八般武艺皆精通的大厨以及“美食家”。我记得小时候曾经流行过一道“蟹粉蛋”的菜。名为蟹粉蛋,其实根本没有蟹粉,就是纯粹用鸡蛋佐以醋、生姜等调味料,做出类似蟹粉的味道。当然,在那个物质不丰裕的年代,这是老百姓智慧的体现。
父亲的美食是我儿时回忆
那时候,各个单位都有食堂,有些因为企业效益相对较好,食堂里的吃食也更丰富多彩。有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父母在厂里工作的孩子,他们的爸妈经常会从食堂带一些好吃的回来,其中最让我眼热的就是大肉包。雪白的表皮,最诱人的就是里面的肉馅,咬一口,鲜美的汤汁便溢满了口。可惜,父亲学校的食堂从来没有这些。
没想到,一个周末,父亲忽然宣布他要自己给我们做肉包吃。我这才知道,父亲早就把蒸包子的笼屉都买好了。看到我们兴奋的样子,父亲更是豪爽地一挥手:“今天让你们吃个够,一个包子让你们吃到四两肉。”我激动地瞪圆了眼睛,虽然我不知道“四两”是什么概念,但我清楚那一定是很多很多肉的意思。
也许是肉包的成功鼓舞了父亲。某一天,下班回家的我竟发现他带回一套明晃晃的模具。我好奇地问父亲这是什么,他神秘地一笑:“过几天你就知道了。”没过几天就是周末,那天吃过午饭,父亲拿出了那套模具,笑眯眯地说:“我们来做油墩子吧。”我不可置信地看着父亲,真没想到,竟然连油墩子也可以自己做。那天下午,当第一只油墩子出锅时,我顾不上烫,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了一口。满嘴萝卜丝的清香伴随着煎得焦香的表皮,吃得我心满意足,冬日的寒冷被驱逐得一干二净。
父亲不但会做油墩子,还会自己做花生糖、芝麻糖。而每次做完这些,父亲总不忘给隔壁的两位阿婆送一份。这两位阿婆是孤老,平时父母亲对她们一直都很照顾,生活上能帮的总是会帮她们一把。而每次做了好吃的,父亲更是不忘记给她们也送上一份。看到两位老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父亲总是一脸欣慰,而这一幕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就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也学会了关心两位阿婆,关心身边的老人和弱势群体,并把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父亲对生活的态度影响着我们
当然,父亲的浪漫和精致不仅仅体现在“吃”上面。那些看似庸常的日子,父亲总有办法把它们变得诗意起来。
那时,离我们家不远就有一个公园。每到暑假,父亲总是让我们姐妹早早写完暑假作业,然后带上一些面包、干粮,背上一个军用水壶,就带上我们去公园玩了。
通常,父亲都会租上一艘小船,让我和姐姐一人一支桨,在水面上慢慢地划。我和姐姐都是女生,力气小,船也就行进得慢。可父亲并不着急,他优哉游哉地坐着欣赏两岸风景,颇有点随波逐流的感觉。
划完船,父亲就带我们找一块树荫地,拿出自带的干粮和水,就是一顿野餐了。吃完午饭,父亲便在树荫下找一条长凳开始午睡,而姐姐就领着我在附近的河边玩玩水,或者去不远处的猴山看会儿猴子,或者去虎舍看看老虎。
当父亲一觉醒来,已是下午3点左右了。那时父亲便领着我们一路走回家去。边走还边向我们描述午睡的感受:天地为被,微风轻拂,伴着阵阵蝉鸣,与自然合为一体,那是何等的惬意。也许,从那时候起,父亲这种精致、浪漫的生活态度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我们。
那时的暑假,还有一项值得我们期待的事,就是看父亲变魔术。不知父亲是从哪学来的,他会用纸牌变很多魔术。而和我们一样期待看父亲变魔术的还有弄堂里的一帮孩子。我记得那时候的暑假,一到下午三四点就特别热闹。很多孩子洗完了澡,就开始走出家门,在弄堂里找小伙伴一起玩。而其中有项保留节目,就是看我父亲变魔术。
很多男生一到这个点,就挤在我家门口,朝里面喊:“徐老师,快出来变戏法喽。”而父亲总是一边答应着一边笑眯眯地拿了一副纸牌走出门去。他一边微笑着一边变戏法,身边围了一大堆弄堂里的小男生。他们好奇而紧张地盯着父亲手里的纸牌,时不时嘴里还发出各种惊叹。这样的场景总要持续很久,直到各家姆妈喊自家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这一天的变戏法才算告一段落。
生活就是充盈而快乐的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很佩服父亲的一点就是他总能花不多的钱,用很低的成本就能让本来简单的生活充满了美感和浪漫。我直到现在依然记得,那时的每个周六晚上,父母亲都会带着我们俩姐妹去探寻这个城市的风景。有时是在苏州河边散步,有时是去外滩看夜景。
说实话,我很喜欢年少时父亲给我们带来的这种生活体验和感受。虽然,我们那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虽然那时我们和许许多多普通的市民家庭一样生活在逼仄的弄堂里,虽然我的父母也曾面临到了月底就为钱发愁的窘境,但是他们却从来不在我们面前讨论这些事情,他们让我们看到、感受到的都是生活中的各种美好。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这么多年,我现在已经年过半百,早已超过了父母当年的年龄。而父亲也因疾病离开我们十年了。父亲虽然走了,但他对我们的教育却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喜欢文字、阅读,喜欢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并享受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事物。
还记得有一年单位组织外出参观,当大家都忙着拍照留念时,我却注意到了建筑物门把手上一片飘落的梧桐叶。秋日午后的阳光里,铜把手上的秋叶,有着一种沉静独特的美。当我凝神观看时,同事们发现了沉思的我,纷纷围拢过来,争相夸赞这美丽的一幕。他们还好奇,为什么他们刚刚走过时都没有注意到这么美的一幕。我不由地想到了父亲,是他的影响,让我学会了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也让我的生活永远都是充盈而快乐的。
手记>>>
平凡的日子需要我们自己寻找快乐
说实话,小北和父亲的故事,让人看了既羡慕又感慨。相信很多人都喜欢汪曾祺先生,喜欢他豁达而乐观的生活态度;也相信很多人都喜欢这样一句话“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像汪先生那样能将才情与现实的烟火气结合得恰到好处的没有几个;而能做到“有趣的灵魂”的更是微乎其微。但小北的父亲却做到了,而且是在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的那个年代。他用自己的智慧通过简单的食材给家人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也能用最低的成本享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就像小北说的,他的身上是有一些中文系的浪漫的。
而最重要的是,他的这种生活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了小北,让她学会了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都要将生活过得精致,充满仪式感。
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都是很平凡的。过得快不快乐,全都在于我们自己的态度。把简单的生活过好,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自己学会寻找快乐,就一定会快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