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引进总部型企业500多家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两年来成效明显

本文字数:1563

□记者  季张颖

11月6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商务部共同主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承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暨2023“虹桥HUB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作为进博时刻虹桥的“主场亮相”,此次大会以“深化区域协同创新,赋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顶尖学界专家、业界领军企业家等共聚虹桥,深度诠释进博主旨,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两年多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累计入驻贸易投资促进机构37家,引进总部型企业500多家,集聚研发创新和科技服务主体1.4万家,强化了连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地位。

打造虹桥数字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全球应对风险挑战和收获高速增长的重要手段。

在大会开场演讲中,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图卢兹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兼名誉院长让·梯若尔对于虹桥的科技创新企业如数家珍,他例举了携程、科大讯飞、爱奇艺等一批立足虹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指出在经济学视角中,创新势在必行,而培育颠覆式创新离不开私人部门和政府的共同助力,也离不开多要素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撑,以及对互利共赢的国际开放战略的奉行和坚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叠加承载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24条政策措施,这是继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落地之后的一次重大政策升级。对于虹桥在我国双向开放格局中肩负的使命任务,以及所能够作出的更大贡献,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建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则以自己的视角归纳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更好承担重大使命、服务国家战略的高质量发展优先路径。(下转A3)

(上接A1)

隆国强谈到,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核心就是数字化的变革,所以虹桥要打造一个国际开放枢纽,必须让数字化转型走在前面。对于这一转型方向,隆国强认为,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宜商环境,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规制,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字经济生态,包括人才、知识产权保护。

“新蓝图”变“实景画”,两年硕果累累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两年多来,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龙头企业将总部设在虹桥,促进全球资源汇聚,推进区域产业协同,使中国产品与服务更快走进国际市场,更好参与全球竞争。

大会现场,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延平等扎根虹桥的跨领域企业家代表,就“区域协同中的核心竞争力引擎”话题,基于高新科技、绿色低碳、深化贸易功能、加强流量挖掘等视角,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空间侧区位优势、生态侧内生动能等多个层次开展了深入探讨,成为海内外更多企业家、投资人选择虹桥共享发展机遇的决策参考和鲜活案例。

“今天的虹桥不同以往,未来的虹桥不可限量。”今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质量发展成果喜人:1-9月实现税收340.87亿元,同比增长54.3%;进出口商品总额554.04亿元,同比增长27.4%;引进重点产业和投资类项目299个,投资总额1488.03亿元,同比增长80.0%;新增商务区民营企业总部8家。

大会上,嘉宾不约而同地盛赞虹桥“新蓝图”变“实景画”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据悉,本次大会凝聚的一系列发展共识,将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再上新台阶增添全新动力。本次大会通过学术界、产业界的交汇碰撞,合力阐释“创新成于开放,开放赢在创新”的发展精髓,以思想解答时代发展之问,为全球“深化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议题,贡献了“虹桥智慧”,沉淀了“虹桥方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引进总部型企业500多家 2023-11-07 2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