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1.5万余元的培训费退了9个月还没到手

本文字数:2154

(长按二维码可进入微信“法律服务”专属频道)

□记者  章炜

10月24日,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网上报名截止。根据招录计划,新一年国考同比实现扩招6.7%,这也是国考招录连续第六年扩招。连年考编热潮之下,主营编制考试培训的中公教育却陷入“退费难”风波。近日,有学员向上海法治报投诉称:自己报名了中公教育的“协议班”,承诺考试不通过就退费,但他从今年2月份提出退费申请后到现在,仍未拿到应得的退费,说好的“不过包退”变成“不过难退”。

说好的退费迟迟不兑现

2022年3月29日,严先生在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花费19000元购买2023年管理硕士培训课程,所报的课程就是“不过包退”的协议班。2023年2月份,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严先生未通过考试。于是他多次致电该机构要求退费,对方却以种种理由推脱。“2月份成绩一出来,我就开始联系退费事宜。对方从5月份拖到8月份,到现在也没收到退费。”

严先生称,他第一时间递送所有退费审核材料,但对方一直拖到5月份才受理退费申请。没想到审核通过之后,退费还是遥遥无期。“这几个月,我曾多次联系讨要退费,但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拖延,后来对接人员干脆说自己不再负责,让我直接联系中公教育总部。”严先生表示,对方还曾提出分期付款方案,但是他未接受,“感觉不靠谱。有一起培训的同学接受了分期方案,但每个月退的金额不多,且在收到几期退款后也没有了下文。”

记者在严先生提供的中公教育培训服务协议书上看到,甲方为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乙方为严先生。协议第五条“退费标准”规定:“如乙方未被约定院校录取,甲方扣除3800元后,甲方向乙方退培训费用人民币15200元,协议终止。”在第六条“退费办理流程”中规定,乙方在符合退费约定条件办理退费手续时,应向甲方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以及初试或复试未通过证明等,并将材料快递或直接送达办公地。在退费时限上,协议规定:“确认乙方初试或复试未通过,在调剂环节结束后,乙方即可办理初试或复试未通过的退费手续。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交的完整退费手续材料,经核实材料真实、符合退费条件后45个工作日内,甲方将退费金额支付至乙方提供的银行账户。”

“公考一哥”深陷退费难

据了解,中公教育集团创建于1999年,是国内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龙头企业之一,其主营业务为公务员考试培训,目前在全国319个地市开设了上千所直营分校和旗舰学习中心。该机构之前推出公务员、事业编、研究生等考试培训“不过包退”的报班形式,受到了不少考生的追捧,但之后全国多地出现学员“退费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公教育方面表示正努力筹措资金退费,但仍有大量学员并未收到退款。在消费者维权平台“黑猫投诉”上,记者发现,中公教育的累计投诉量已经高达11余万条,以索要退费者居多。

近日,记者就退费事宜致电中公教育上海分部相关对接人,该人士表示,已经收到了严先生的退费处理请求,经审核,严先生符合退费条件。记者询问为何严先生之前多次拨打电话询问,但从今年2月到现在一直未收到退款。该人士表示,总公司资金链紧张,而上海地区退费额度也非常有限。“今年2月份退费的学员多,而且都集中在4-5月份通过审核,这批退费资金需求量庞大,目前公司资金紧张,只能按照退费提交的顺序排期,逐步安排打款。”记者询问具体何时才能完成严先生的退费,该人士表示会尽快,等11月份总部退费额度一到,便会立即处理严先生的退款。

截至记者发稿时,据该人士说,总部尚未下发11月份的退费额度,其已联系严先生,告知其退款将于12月底前完成。本报将持续关注。

律师:学员可主张逾期退款的利息损失

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巧月律师表示,以上纠纷属于教育培训合同纠纷,能够适用《民法典》中相关条款作为维权依据,若协商不成,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现在大多数培训合同都是电子签约,学员可以保存签约版本的电子文档,在沟通退费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录音、聊天记录截屏等取证。”

徐律师提醒,实践中,很多培训协议退款的条件苛刻,比如要求学员参加所有培训课程的出勤率和作业完成率到达一定比率、要求学员参加两次以上的考试等能够证明学员付出了努力,但最终没能考上等证明文件,以及提出退费、重考等均需要在协议确定的期间内申请才可以。当然,签约前还可以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公司基本情况、失信情况等公开信息进行必要查询。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玮律师分析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学员退费,否则构成违约。“就学员的遭遇而言,在合同约定的退费条件已成就的情形下,教育培训机构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在相应期限内向学员退还相应金额的培训费用。”金玮律师表示,依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据此,在教育培训机构延迟退款的情形下,除应继续向学员退还约定金额的培训费用款项之外,还应赔偿对学员逾期退款的利息损失。同时,金玮律师表示,面对教育培训机构屡屡怠于履行退款义务的情况,学员可以通过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金玮律师呼吁,教育培训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不得损害学员的合法权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1.5万余元的培训费退了9个月还没到手 2023-11-07 2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