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近人大;静安

代表议案回应群众期盼

蕃瓜弄将再次“变样”!

本文字数:2813

7月2日,签约实现100%后,居民欢呼雀跃

周子闳代表提出议案前调研居民家庭

□记者  胡蝶飞

上海市中心城区,上海火车站东南侧,川流不息的南北高架桥下,一片红顶白墙的多层住宅楼房。这里是蕃瓜弄。它曾因小学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蕃瓜弄变了样》而全国闻名。

从解放前难民栖身的“滚地龙”,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人新村,再到加层、平改坡、“美丽家园”修缮……如今,作为今年上海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项目之一,蕃瓜弄迎来又一次“新生”。它将再次“变样”!

“太激动了,就是下再大的雨,也浇不灭我内心的喜悦和热情。”今年7月16日一早,下着雨的蕃瓜弄小区集中搬场仪式现场,83岁居民施阿婆难掩激动。

城市更新,不能忘记民生“里子”。静安区小梁薄板房屋改造步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这背后,还得从一份人大代表议案说起……

满载民意  深入调研

代表议案回应群众期盼

蕃瓜弄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占地6.05公顷,东起南北高架路,西邻大统路,南沿天目中路,北靠沪宁、沪杭铁路沿线,因为曾经种出超大南瓜而得名。

上世纪40年代,因大批难民在此搭建简易窝棚,相连成片,远看像一条条横卧在地上的“长虫”,得名“滚地龙”,曾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最著名的贫民窟之一。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蕃瓜弄作为全市第一个成片棚户区的改造试点,建起了上海第一个五层楼的工人新村。经过一个甲子,蕃瓜弄房屋结构严重老化、串层漏水,厨卫合用引发的邻里矛盾多发不断,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

“房屋结构老化、煤卫合用严重影响了居住品质,也有各类安全隐患,希望能够通过相关改造,改善居民生活……”2022年,静安区人大代表周子闳在联系选区过程中,多次听到这里的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强烈诉求。

城市更新,不能忘记民生“里子”。在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和天目西路街道工委的指导下,周子闳代表成立代表工作小组,就此展开履职调研。

周子闳代表工作小组通过“家站点”平台,对街道辖区内的蕃瓜弄、华丰、普善、铁路新村等老旧小区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交流、代表小组活动、代表集中联系社区等形式收集民意。

调研中,代表们了解到,蕃瓜弄小区这类的小梁薄板房屋静安区还有17处,涉及居民户数约2615户,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居民们对实施成套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小梁薄板房屋相对于其他非成套住房建造时间更早,房屋结构更差,存在各类安全隐患,应当优先改造。”周子闳说。于是,经过数月调研,代表们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带到区人代会上。

在今年1月召开的静安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周子闳作为领衔代表提交了《关于对加快推进蕃瓜弄等小梁薄板房屋改造监督的议案》,从项目的工作机制、规划设计和保障落地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点对点”走访“全方位”监督

49天签约,92天搬场

代表议案关系民生、体现民意、牵动民心。

静安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份代表议案,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办理议案为抓手,全面提速推进今年静安区体量最大的“两旧”改造项目,加快实现蕃瓜弄居民期盼多年的安居梦。

如何在小梁薄板房屋改造推进过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将议案办理列为与人大天目西路街道工委联动监督项目,在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造基地一线,设立区人代会议案现场办理点,静安区人大机关干部和市区人大代表来到第一线,了解基地工作推进情况,与居民耐心沟通交流,倾听居民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想法,认真梳理居民的建议意见。

同时,发挥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对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和意见建议进行分析整理,及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参考。

“点对点”走访沟通。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天目西路街道工委先后赴区房管局、区规划资源局、“两旧”专班、街道等一一沟通,围绕优化房型设计和选房政策,调整过渡费补贴,增加小区绿化和停车位,小区附近建菜场、社区卫生中心等建议进行研究讨论。督促政府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要求,加强统筹,制定工作机制,以“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为要求,完善规划设计和改造方案,落实资金保障,满足居民多元需求,让百姓实实在在有获得感、幸福感。

“全方位”开展监督。静安区人大常委会专门设立蕃瓜弄小区改造预算监督项目,从资金编排使用和工作实效“双管齐下”,邀请区人大代表、专工委委员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参与改造项目预算资金安排与使用监督调研,进一步丰富人大监督内涵,拓展监督广度与深度,提高监督的民主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工作格局。

今年5月15日,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造项目启动签约,第49天签约率达100%,第92天实现100%搬场。这也意味着,在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天目西路街道工委和议案提出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据悉,改造后,蕃瓜弄14幢老房子将变成6幢7到33层的建筑,地下停车位超800个,地面实现人车分流。小区以及周边公共配套有城市生活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点、社区党群中心和公益性幼托育点。

“当初提出这份议案就是希望能够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增进人民福祉尽一份力。如今看到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老百姓的呼声得到回应,内心感到非常满足和高兴”。周子闳说。

紧扣群众“急难愁盼”,坚持“民呼我应”

“小梁薄板”房屋改造是当前“两旧”改造中最紧迫的任务。

静安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提前两年,即到2025年在全市中心城区率先完成小梁薄板改造任务。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两旧”改造,通过高质量办理代表议案,使上海今年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房屋改造步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

解决民生难题,需要为民服务的情怀,也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议案办理,推动区政府发挥区“两旧”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在区级层面,明确旧住房成套改造联席会议制度,负责项目计划、立项申报、预算和资金使用监管、目标任务制定,对项目实施和实施单位的考核监督等。在街道层面,成立了旧住房改造办公室,全面负责宣传、摸底、签约、搬场及居民矛盾化解工作。区属国有企业,负责建设项目,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接受项目实施的考核监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形成推进项目实施的合力。

办好群众事,就要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焦点。在议案提出和办理过程中,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优势,积极反映居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民情民意。人大代表还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传达给人民群众,为他们解疑释惑,推动相关决策贯彻落实,实现政策与呼声民意的有效衔接。针对部分居民对改造、选房政策了解还不够到位,对改造后的房型有所顾虑等情况,部分律师行业的人大代表参与到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中,分析解释方案,让居民充分认识政策细则,同时帮助协调因房屋租赁、产权分割等带来的纠纷,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静安 A08蕃瓜弄将再次“变样”! 2023-11-08 2 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