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从我们企业的角度,侵权方持续低成本损害国内游戏企业的权益,给我们维权也带来困难。”
“作为研究网络犯罪打击的单位,我们认为,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从严的司法打击和有效的技术支撑。”
这是一场关于网络游戏生态综合治理的圆桌论坛,围坐在一起的有游戏企业、检察院、网安部门、政协委员等等。而这样的一次“碰撞”,正是徐汇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游戏产业的重镇,徐汇区汇集了腾讯、米哈游、网易游戏、莉莉丝等具有影响力的游戏企业。以徐汇为样本,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聚焦徐汇区网络游戏生态治理,推出三年研究报告(2020——2022年)并于近日正式发布。《报告》为网游生态进行了“画像”,发现研发、销售游戏外挂在网游刑事案件中最为多发,从犯罪主体看,企业内部人员作案现象凸显。
案例 销售“原神”外挂获利超5万元
徐汇检察院此前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间,孙某某(另案判决)分别联系被告人刘某某、王某某对外销售《原神》游戏的“KQ”外挂程序,二人对外出售外挂程序获利均不低于5万元。经鉴定,“KQ”程序可让外挂使用者获得技能无冷却、无敌秒杀、超级加速、自动拾取、飞天等正常游戏中不具备的功能,二人到案后均退缴违法所得。
经徐汇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去年9月,徐汇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刘某某、王某某犯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均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万元。
“这是一起典型的全链条打击网络游戏外挂黑灰产业的案件,从上游制作外挂的人员到下游出售外挂的人员均被依法判处刑罚。”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本案办理中,检察机关一方面注重对网络游戏外挂黑灰产业全链条全面打击,在前案外挂制作人员犯罪案件办理中,梳理下游出售外挂人员情况,建议侦查机关协同游戏企业加强取证,完善对下游出售外挂人员身份信息、犯罪金额等的核查,从而实现对整个黑灰产业链条的打击。另一方面则加强与侦查机关、游戏企业、鉴定机构等的协作,针对涉案程序中的特定功能等技术问题征求游戏企业、鉴定机构意见,明确侦查方向,对案件准确定性,并依托反黑灰产联盟等平台加强宣传,加大震慑力度。
特点 内部人员犯罪占比近4成
据徐汇检察院通报,2020年至今,徐汇检察院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996件1344人,审查起诉案件1253件1602人。
聚焦网络游戏刑事案件,从罪名来看,除了涉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计算机类犯罪外,网络游戏刑事案件还常涉及侵犯著作权罪以及诈骗、盗窃等侵财类犯罪。
从案件的行为样态来看,研发、销售游戏外挂是最为多发的犯罪行为,占比达26.9%;以游戏代练、售卖游戏装备为名实施盗窃、诈骗的行为和游戏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侵占企业财物的行为也呈现出多发态势,占比均达23.1%。
而从犯罪主体画像上看,企业内部人员作案现象凸显,占比达38%,犯罪行为多表现为非法获取游戏代码制作盗版游戏、受贿、侵占公司财物等。从知识水平看,实施计算机类犯罪的行为人年龄多在30—40岁,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并且在计算机使用方面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以网络游戏为名实施盗窃、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年龄普遍较低,多集中于20—25岁,文化程度较低。
趋势 网络游戏黑灰产业形势严峻
《报告》对网络游戏刑事案件趋势特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网络游戏黑灰产业形势严峻。外挂、私服行为作为网络游戏生态中最为高发的黑灰产类型,在整个网络游戏产业犯罪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报告》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违法成本和犯罪收益反差悬殊。外挂、私服制作成本低,但通过买卖装备、道具,快速提升虚拟等级等方式却可以赚取巨额利益。另一方面,权利侵害和版权保护难度悬殊,“游戏产业面临确权难、维权难、取证难等问题,案件专业性强、鉴定费用昂贵导致被侵权企业维权周期长、维权成本高。”
另一特点在于,假冒游戏名义侵财案件持续频发。网络游戏账号、游戏币等游戏工具的经济属性,诱使诈骗、盗窃等传统侵财类犯罪逐渐向网络空间蔓延,网络游戏刑事案件形成了传统犯罪和新生技术相融合的鲜明特点。犯罪分子通过钻营网络游戏的供需关系,以提供游戏陪玩、代练服务等名义获取他人账号实施窃取行为,甚至直接以售卖、租借游戏账号、外挂等名义骗取他人财物。
此外,游戏企业内部人员作案现象屡禁不止,犯罪分子既有普通基层员工也有部门主管、运营总监等管理人员,犯罪手法则多与网络游戏直接相关,不法分子通过售卖外挂、开设私服等违法行为侵害网络游戏正常生命周期,部分甚至出现制作、出售、推广、使用游戏私服、外挂的黑灰产业链条。
声音 游戏企业热议“困境与未来”
《报告》为网游生态刻画的精准“画像”,也在圆桌论坛上得到了多家网游企业的认同。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贡献愈加突出。根据上海市网络游戏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2023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显示,本市网络游戏总销售收入逐年递增,从2014年的409.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280.3亿元。
“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架设私服、外挂、换皮侵权等黑灰产屡禁不止,给我们游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整个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产生不良影响。”
圆桌论坛上,上海莉莉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游戏产业中心研究员王琳杰谈道,以私服为例,对方常常将服务器架设在海外,导致侵权方持续低成本损害国内游戏企业的权益,这给企业维权带来困难。“并且在私服运营主体的账户中,因为无法确定多少收入是基于特定私服获得的,也影响了我们维权行动的效果。”
北京天际友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广坤谈到,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等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在刘广坤看来,从健全法律法规层面,目前还缺乏一些细化、可执行的法规帮助形成更具体的指导,“网络犯罪遍布全球,所以在社会合作方面,也同样需要社会广泛合作,达成共识。”
延伸 刻画网络游戏企业司法保障延长线
近年来,徐汇检察院立足建立的公安、检察、法院、市场监管、文旅知识产权保护五方协作平台,加强引导取证、规范证据标准、深化行刑衔接、畅通线索移送渠道等,系统规范了网络游戏刑事案件办理全流程。而且针对突出问题,持续深化对区域反网络黑灰产工作的指导,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企业合规法律指引》《网络游戏行业数据规范指引》等,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着力刻画了网络游戏企业司法保障延长线。
此外,徐汇检察院还通过协同公安机关指导成立反网络黑灰产联盟,召开主题研讨、沙龙讲座,立足网络检察服务“云”空间与“一体两翼多站点”系统布局,定期听取企业问题反馈和法治需求等,进一步深化了检公合作、检校合作、检企合作,积极打造了网络游戏产业协同共治朋友圈。
活动当日,“检互·西岸”网络综治空间正式揭牌启动。据悉,该网络综治空间将聚焦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数字经济服务与监管,以全链式、组合式、开放式检察产品供给,嵌入徐汇滨水公共空间治理体系,以互动、互通、互联,护航徐汇滨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场还会签了由徐汇检察院、徐汇区委网信办、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制定的《加强法治服务保障西岸滨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发布了《网络黑灰产问题处置指南》。
下一步,徐汇检察院将着力推动“检互·西岸”综治空间各项运行机制、务实举措落地见效,以全方位能动履职大力推动网络空间惩防体系一体化建设,以零距离检察服务有效拓宽网络检察产品末端供给,以多维度外力支撑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协同共治新格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