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荔
“电信诈骗就是利用人的简单思想,用各种套路骗取他人信任。”16岁的时候,张馨(化名)曾经身陷传销陷阱,当时的她是非分明,选择报警,脱离了窝点。然而,成年后的她,却模糊了底线,为了钱、为了爱情,“心甘情愿”地留在境外电信诈骗团伙中,从不愿意参与诈骗,到变成团伙“后勤总管”,甚至作为“操盘手”参与诈骗。直到在上海市女子监狱服刑后,她才慢慢想明白,当时的他们是把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
为了钱和爱情 她留在境外“公司”
“母亲去世以后,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张馨出生在东北一个普通农户家庭,16岁就出门打工的她辗转浙江、河南、海南等地,打工赚钱改变父母的生活条件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然而,2016年,张馨的母亲生了一场病,前后花了几十万元都没有看好,最终离世。张馨痛苦又懊恼,她越来越觉得“钱很重要”:“要是有钱,妈妈就可以早点检查身体;要是有钱,妈妈可以有更好的治疗;要是有钱……”
看到张馨日夜为了母亲的离世而感到痛苦,发小给她出了一个主意:“你到柬埔寨去散散心吧,我朋友阿德(化名)在那开公司,有钱赚还包吃包住,也许你换个环境会好一点。”张馨觉得发小的提议挺好,她自己没有出国过,现在母亲已经不在,出去看看也好,而且还能多赚点钱回来。至于阿德的公司是干什么的,张馨没有多问。
一到柬埔寨,张馨就遇到了接她的人,是阿德派来的,那人拿走了张馨的护照,说是要去办理落地签证。张馨没有经验,出于信任将护照交给了对方,却没想到对方再也没有把护照还给她。同时,阿德热情地接待了张馨,带她去海边玩、去酒吧喝酒,却只字不提工作的事,只说公司还在筹备,人员召集齐了以后就会开始工作。
不过,渐渐地,张馨从阿德等人的只字片语中听出了端倪,他们原本就在东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干过诈骗的勾当,还特别从他人处购买了如何进行电信诈骗的“教案”,当时正在租场地、找人手准备大干一场。而张馨等人正是他们找来的“人手”。
“当时我是不愿意加入的。”张馨说,“我以前就被朋友骗去过传销组织,后来我还报了警,警察把那个窝点端了,我才顺利脱身。”
不过,张馨表达不愿意参与诈骗后,并没有人用暴力强迫或是言语恐吓,而是表示她可以继续待在公司,公司有需要的时候她帮忙安排接送、订酒店之类的“杂活”就可以。
这样的安排让张馨动心了,母亲已经去世,父亲有了新的女朋友,回国后也不知何去何从。听着阿德等人的“劝说”,张馨开始动摇,觉得自己不实际参与骗钱操作,只是帮忙打打下手,也没什么问题。而且那时候她与公司的一位“员工”陷入热恋,对方对她关怀备至,所以她选择留了下来。“16岁的我比当时清醒,明确知道骗人的事不可以做。但长大了,对金钱有了欲望,反而变得麻木了。”
逐渐成为“后勤总管”参与不算高明的骗局
张馨也没有想到,她后来慢慢成了这家公司的“后勤总管”。每次有新人要住宿、用车、玩乐等,都是她在安排、操办。此外,起初不愿参与诈骗实际操作的她也“上手”了,她有时会在男朋友的要求下充当电脑操盘手。
根据张馨的回忆,“公司”主要开展的是针对企业财务的诈骗。
诈骗分工有三组,一组是话务员,二组是电脑操盘手,三组是银行收款转账。其中有人负责在网上查找大量企业的信息并打印,信息里包含企业负责人的名字、电话等。一组话务员每天都会按照电话单逐一拨打,打通之后会虚构要向企业转账之事。
“我们主要是通过广撒网的方式在网上找企业的联系方式,然后打电话给对方的财务,假装自己是合作方,要给他们公司打款。一般对方听说是要打款过去,就会放松警惕。”张馨回忆,在获得公司财务信任后,话务员就会以接收收款资料为由要到对方公司财务的QQ,此时电脑操盘手就会接手,添加公司财务为QQ好友,并发送一张通过软件制作的假汇款单。同时,电脑操盘手又会以老板的身份添加财务为QQ好友,并告诉财务“有一笔款项要收”,以此“圆谎”。而过不久,“老板”又会告诉财务,需要用款,要求财务汇款到指定账户。
或者,添加公司财务为QQ好友后,电脑操盘手会建立一个群组,有人假装合作方,有人假装“老板”。接着,所谓的“老板”和“合作方”就会上演一出戏,你一言我一语,让钱财往来显得合情合理,末了“负责人”就会让财务打款给“合作方”。“合作方”用来收款的账号,当然就是诈骗公司购买的虚假账号。
待公司财务信以为真,把钱打到指定账户后,三组就会将此钱款迅速转走。
“这种带着公司抬头的账号也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误以为汇款真的是老板授意的,最终受骗上当。”张馨坦言,其实这样的诈骗方式不算很高明,起初听到这样的骗术,他们都觉得很难成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破绽,或者财务通过线下方式找老板确认,就会戳破谎言,“不过,还是有人上当,一骗就是几千、几万,甚至百万元的钱款。
涉案金额千万元“梦”醒后面临11年刑期
“电信诈骗团伙会洗脑,会让人有一夜暴富的幻想。”张馨说,在“公司”待久了,她不知不觉就融入到了参与诈骗的氛围中。有别于媒体报道中缅甸诈骗园区内限制人身自由、动不动就鞭打完不成指标人员的行为,在张馨的“公司”里,氛围很“轻松”。更重要的是,公司老板很会“画饼”和洗脑。
“他们向大家灌输的概念是,这么做是帮助那些上当的人提高思想警惕,以后不再受骗。”这么可笑的理由,大家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但他们还告诉张馨他们,在柬埔寨做的事,国内警方不知道也管不到,回国了就“洗白”了,“他们还说,当地警方,他们已经‘搞定’了。让大家感觉很安心。”
在张馨看来,到“公司”打工的未必都是“坏人”,大多都是老乡带老乡,没见过什么世面,为了生活、为了多赚钱而来到“公司”的。但是,她在服刑后意识到,他们是把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同时抱着在国外犯罪不会被国内警方发现的侥幸心理在实施犯罪。
在张馨到“公司”大约五个多月的时候,“公司”干了一票大的,骗了对方近千万元。“公司老板”意识到风险较大,于是解散了“公司”,把护照还给大家,让所有人员都回了国。
回国后的张馨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拿着在“公司”赚的钱和朋友在外游玩,没料到酒店房间的大门会被警方敲开。而当时,张馨的男朋友已经买好了第二天一早的机票,准备飞回柬埔寨另起炉灶。
因为诈骗,张馨及“公司老板”等诸多涉案人员均受到刑罚。张馨被判有期徒刑11年,这样重的刑罚大大出乎她的预料。张馨觉得自己就是买买菜、订订酒店,怎么会判这么长的时间?
服刑后,张馨想过要申诉,但是后来通过民警的分析、开导,她意识到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在那次涉及近千万元的诈骗中,她是那个实际的“操盘手”。
“当时原本的操盘手是一个新来的小伙子,他因为太害怕,手抖得都没法打字,就有人喊我登录QQ去操作。”张馨说,“虽然骗人的那些话都是别人在边上说的,我只是打字,但我的确参与了行骗的过程,我必须承认”。
认识到自己的罪错后,张馨反而放下了心理包袱,开始踏实地改造。回头去看那一段经历,张馨觉得好像是做梦一样。“发财梦”醒了,“恋爱梦”醒了,张馨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要为自己所做的选择承担后果。
“电信诈骗就是利用人的简单思想,用各种套路骗取他人信任,害了很多人。”在电信诈骗这个局中,像张馨这样的参与者,或许也是“受害者”,是被妄想、贪欲害了的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