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近日,闵行区吴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门前,一批法律专业人员正坐堂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这一在市民买菜、晨练间隙开出的“早市”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法律早市”。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也是吴泾镇“法律早市”开出的第20个年头。正值2023年宪法宣传月,近日,闵行区吴泾镇举行了星期六法律服务早市20周年纪念活动。记者获悉,20年来,“法律早市”共接待25000余人次,成为吴泾镇探索新时代“枫桥精神”的典范。
吴泾镇居民老周曾经遭遇高利贷追债,追债的人甚至跑到老周家泼红漆,苦不堪言的老周前段时间找到了“法律早市”寻求帮助。“法律早市”志愿者、律师陆玺接待了老周,他为老周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我们多方跑动,调查收集各种证据,证明那些欠款与老周无关,最终老周胜诉不必偿还巨额债务。”陆玺告诉记者,在服务百姓的过程中,碰到像老周这样问题比较复杂的,“法律早市”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或者指明方向,其间也会与当事人联系,做好安抚工作,并关注事态的发展,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法律早市’其实是我们为做好法治建设,及时化解纠纷矛盾探索的一条新路子、新举措。”吴泾镇司法所所长王雨峰告诉记者,早年,闵行吴泾地区存在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现状,特别是在非工作日,群众无处及时得到法律帮助这一矛盾突出。“因此,我们利用每周六早上7点到9点这段时间,在靠近居民小区的吴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出‘法律早市’,方便群众在买菜、晨练之后或出行之前前往。”
王雨峰告诉记者,尤其在今年吴泾镇推进旧改过程中,由于吴泾新村是全区最大、涉及户数最多的旧改小区,为了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旧区改造工程,“法律早市”与法律服务窗口互相配合,为小区居民构建了一张全天候、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方便居民在了解建筑改造图纸、办理相关手续、签署旧改协议等各环节上随时得到法律咨询。
据悉,通过20年的实践和探索,吴泾镇以“法律早市”为出发点,设立了25个村居律师服务团队;建立法治副校长和校外法治辅导员机制;设立莲谷和紫竹两大园区知识产权顾问团等一系列举措和抓手,致力于在扩展服务方式上谋新篇,在普及法律知识上下功夫。
当天的活动中,“法律早市”品牌LOGO与“法律早市”西片区工作室同步发布,并聘任了一批专业法律顾问为服务专业赋能。未来,“法律早市”将致力于法治服务更宽泛、更扎实、更具影响力,形成“依靠群众源头预防、减少矛盾促进和谐”的新格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