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文萃

AI代写很便捷 但使用边界在哪里

本文字数:3068

图源网络

科技的进步让人工智能,也就是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疗、教育、娱乐等不同领域都能看到AI的身影。眼下,已经到了2023年年底,年终总结报告登场了。让AI来写报告!AI的应用,似乎让这一过程变得高效轻松了。

针对AI代写的行为,有人表示,AI代写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也有人表示,秒出的文稿总有投机取巧的意味。AI创作快速便捷的同时,边界又在哪里?

AI代写火了

记者打开某购物APP,输入“年终总结AI”“代写”等关键词,有许多相关产品。商家在产品介绍中写下宣传语:“AI智能原创、写作必备”“懒人办公”“三分钟急速交稿”……产品销量一般在几千单左右,有的店铺月销量达6万单以上。

在某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也分享了自己的使用经历:“一分钟生成PPT”,用户只需输入制作主题,几分钟后,就会自动生成带图、文,且风格相符的PPT。另一位日更博主则将AI当成了偷懒神器,“不费脑子,免费自动写文案,不管你是短视频文案、营销文案,还是公众号文案,两分钟全部搞定。”除了能根据关键词、内容场景、内容描述等生成文案,还能根据用户的发布平台,生成相对应的模板。该博主半年内涨粉5万,有数条AI生成文本点赞上万,成为热文。

AI问世后,写作爱好者小梅的主页也从分享“如何设计好文章的小标题”变成“用AI写作,赚3000元”。她说这几乎是“傻瓜式”挣钱,自己敲字写作、原创,“一天最多一篇,而现在用AI写,给AI下指令,300字15秒就可以写出来。”有粉丝因小梅背弃“人工写”而表示要“取关”,但她直言:“我们学会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裹挟,我们也有AI替代不了的能力,这是大势,我们能做的只有适应。”

记者联系上淘宝多个商家,在提及对AI写作与人工写作的看法时,专注人工写作的商家认为“AI写没有感情,只不过是条理清晰而已,且不全面”,在给出框架后,都需要人工进行填充、修改。而人工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定制稿件,也更有感情。

有商家两种模式都可以“接单”,但AI的价格和时间成本明显降低不少。一篇1500字的年终总结人工收费为150元,8小时可以拿稿。若使用AI+人工修改,价格为100元,5小时后拿稿。

AI代写争议大

12月4日凌晨,在AI行业有十多年从业经历的James刚从美国硅谷考察项目回到成都,“考察一圈下来,全是AI项目。”他这次也被国外的AI项目所震惊,以往的工厂机器人都是一环环拧螺丝,“现在你让它学习自行车拼装指南,它甚至可以自己把一辆自行车拼装出来,完全实现质的突破。”在具体应用中,给ChatGPT一本中文小说,它就能直接翻译成英文。James认为,AI应用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存在的问题是现有大模型基础中文语义占比较小,其次作为“新事物”,在法律监管和保护方面还有待跟上。

也有人认为,AI代写报告与代写作业无区别,有偷懒、应付之嫌。

对此,四川某知名高校电子工程学院一教授认为,AI是赋能工具,“有好的工具为何不用?”古代用的是马车、人力车,现在人们并不会因为有了汽车,而认为坐汽车的人都在偷懒。他认为,AI能替代人类去做一些事,这说明大多数的工作是重复性的、无创造性的,那人类就不应该将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之上,而是把更多精力真正投入到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因此,他认为AI助力年终总结报告的撰写是好事。

成都一家投资类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周蕾则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使用AI写总结不能一概而论,“要分岗位”。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可以通过硬性化数据来体现,比如销售岗,“你今年完成了多少销售额,完成率、回款率、催款率是多少?能通过AI的协助很显眼地展示出来。”她认为是可以的。

而对于一些项目管理岗位、技术科研岗位等非数据岗位,周蕾认为代写不可行。她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AI是一种科学的推进,但她也同样担忧“大家往后越来越不走心了”。

过度依赖AI不可取

AI不仅在线上开花,一些线下公司也同样在积极拥抱它。武汉某科技公司的负责人黄丽媛告诉记者,自己今年2月初次尝到AI的“甜头”后,便要求公司员工在AI的运用中形成制度。

黄丽媛说:“在2月份,我们就开始用AI的一些基础大模型,效果比较好。当有切实的感受之后,我在整个团队里以制度化的方式要求,至少在分析师板块上要求全员使用AI。我没有觉得分析师是否会偷懒,我甚至鼓励大家,这工作不论是本人写的,还是借助AI工具,都是个人劳动的结果。”

黄丽媛说,作为一家基于大数据从事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公司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大型国企、高校、医院等提供各类研究报告,去年共交付报告26万份。得益于AI赋能,保守估计今年总订单量会在35万份左右。

黄丽媛坦言,其实使用AI是有门槛的,并且也明白AI并非无所不能。

黄丽媛表示:“技术对所有人是不公平的,尤其是新兴技术。能否接触到这个产品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能否弄好它,能否通过正确的提示语得到想要的答案,或者答案是否达到心理预期。以目前情况来看,AI还达不到可以替代人的地步。AI可能会开拓思路,补充不曾掌握的知识,但是在最终结果呈现方面,一定离不开个人的思想。”

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表示,AI有明显的优势,但更要有明确的使用边界,合理利用它会事半功倍,过度依赖并不可取。

赵精武介绍:“AI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完成重复性高、创新性低、模块化的工作内容,其作为新兴技术工具,帮助用户‘代写’年终总结、年终报告本身无可厚非。不过,真正需要关注的是,AI终究仅是技术工具,不能过度依赖AI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长期依赖只会降低个人的创新能力。需要特别警惕科教文卫领域存在的过度依赖AI问题。举例而言,AI在数据分析、资料检索等方面是科研的辅助利器,但并不是课堂论文写作的‘写手’,如果学生过度依赖AI完成作业,只会降低学生在科研能力培养阶段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分析能力。因此,有必要在特定领域、特定应用场景,对AI的部分功能和权限进行限制。”

“权限限制”在黄丽媛看来十分必要,如果不加以限制,大量有着相同需求的人使用提示词让AI进行创作,就有可能出现所谓的“千篇一律”。

黄丽媛表示:“如果大家对于AI的应用达到了相同水平,这种情况是会出现的。大模型也是基于这些文本的训练基础之上,如果从事某工作的人都在问相同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有可能差别不大,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在今年早些时候,有不少人在批判AI时,就认为AI是说车轱辘话,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就是我们对AI的批判性使用。”

不少人一边抱怨AI生成内容的“平庸”,一边又享受着极速成稿带来的“快乐”,使得AI就像一把“双刃剑”。因此,也就有人质疑,AI代写出来的内容该如何分辨?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公司申请的“一种AI生成文本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专利公布。据了解,该专利可以判定待检测文本是否为AI生成文本。

当然,用AI“打败”AI的做法也是为了促进新兴技术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建议,未来AI的发展应更着眼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探索技术向善向好的可能性。

赵精武表示:“从目前的技术趋势来看,AI将会使每个人能拥有‘私人助理’,AI或将使人们从文稿总结等重复性工作活动中解放,促使人们从事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工作活动。在未来,建议AI的技术应用场景应该多元化,尤其在辅助社会弱势群体完成以往无法实现的事情方面,这或将是技术向善最好的体现。”

(整理自成都商报、央广网中国之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文萃 B06AI代写很便捷 但使用边界在哪里 2023-12-15 2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