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绿荫掩映本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然而随着道路两侧行道树生长时间的增加,树冠逐年变大,本市部分路段出现行道树与公交车碰擦的现象。如何确保交通安全,市人大代表对此提出代表建议。近日,相关部门对该建议进行了回复。
现状:中心城区“树车争道”屡屡发生
市人大代表顾秀平指出,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和骨架,直观反映城市风貌的作用十分突出。本市道路两侧行道树生长状况良好,中心城区行道树栽种生长时间久,树冠逐年变大,但部分道路宽度较窄,特别是衡山路—复兴路、南京西路、愚园路、新华路等历史文化风貌区,经常存在行道树第一分岔与公交车、载重卡车、特种作业车辆等大型汽车发生碰擦的情况发生,既影响大型汽车行车安全,刮断的树枝也存在砸到行人的安全隐患。
“交通管理部门认为修剪行道树方能保障交通安全,但遭到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反对。”顾秀平了解到,因为从树木生长角度,修剪树木第一分岔会影响树木健康生长,若干年后易生病或逐渐衰弱,而且会造成树木重心不稳,遇台风等恶劣天气容易倒伏,也存在安全隐患。
面对这样的难题,顾秀平提出了建议。顾秀平建议部分道路限制大型汽车通行。“根据实地情况调整部分道路通行要求,对不适合大型汽车通行的道路进行通行限制,保护行道树生长,保障交通安全。”顾秀平表示。
同时,顾秀平建议调整车道设置,将部分道路车道设置规则进行调整,大型汽车只允许从中间车道通行,公交车除进出站也从中间车道通行,增加车辆转弯半径,可有效减少车辆与树枝碰擦,消除安全隐患。
交通委:动态发现行道树与道路交通的矛盾并及时修剪
市交通委表示,由于道路空间的限制,道路绿化与交通运行和交通安全方面的矛盾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厘清两者的关系,完善相应的规范标准,对保障交通安全和绿化健康生长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市道路新建工程,始终将绿化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据此设计布置道路横断面,为了保证绿化率有时甚至不得不牺牲一部分交通功能的空间。道路养护作业,采用网格化巡检机制,动态发现行道树与道路交通的矛盾并及时通知绿化部门修剪处置,对有安全隐患的枝条进行修除。
市绿化市容局也对《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进行了修订,对标准中行道树的分枝点高度、净空高度、树种选择等涉及安全的关键指标进行了优化。
目前,道路与行道树之间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主要位于中心城区,根据公安部门目前的管理措施,中心城区域禁止大型货车通行,其他大型汽车主要是公交车辆。上海公交车辆净空需求一般为3.5米,双层巴士为4.2米。如果限制大型汽车通行将严重影响公交车辆的通行路径和站点布设,公交车改线也须经公示充分征求沿线居民意见。后续,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中,交通委将充分考虑行道树生长要求,合理规划设计公交线路方案,并充分征求居民和所在区的意见。
至于调整车道设置的建议,市交通委表示,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一般为单向二至三车道,支小道路一般为单向一车道,交叉口间距一般为150-300米。常规公交均为靠路侧停靠。如果规定公交车辆仅能在路中车道行驶,那么公交车在靠站前和出站后都需要马上选择交叉口的相应车道,频繁变道将给交通平稳运行带来一定的干扰和不便。另外,既有道路上的转弯半径受限于道路红线和周边已有的建设空间,半径难以增大,右转弯半径的扩大也将挤占交叉口行人驻足的空间,不利于右转弯减速慢行。
本市中心城区建设的公交专用道一般为路侧式,已建和规划的中运量公交一般在路中车道行驶。本市正在大力推进中运量公交建设,中运量公交逐步成网后,将有效减少公交车辆与行道树的碰擦矛盾。
市公安局:未来规划道路时将关注配套绿植种类,确保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市公安局在答复中坦言,“树车争道”的情况确实存在,尤其在中心城区,部分道路上的行道树种植时间较长且道路路幅较窄,导致大型车辆在通行时与树木发生刮碰。
工作实践中,道路交通组织的优化、调整不仅需要综合考量道路交通条件和沿线居民需求,也需要充分考虑树木生长与道路通行安全的平衡。例如,徐汇区岳阳路全路段原为机动车南向北单向通行,沿线居民因出行不便等原因,多次要求岳阳路恢复双向通行,对此,交警部门会同徐汇区政府、绿化部门对全路段树木高度逐一进行测量,受两侧行道树限制,为确保树木生长和通行安全,仅针对局部有条件的路段开放双向通行,其余路段维持单向单车道通行。
此外,市绿化市容局于2006年11月制定了《关于协调解决绿化与“畅通工程”矛盾的指导意见》,对遮挡交通管理设施的绿化修剪整治具体操作规程作了规范。据此,交警部门和绿化管理部门建立了长效协调机制,在每年4月、7月绿化生长快速及绿化管理部门开展剪枝阶段之前,交警部门将例行开展排查,并把相关修剪需求统一提供绿化管理部门,确保道路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市公安局表示,下一步,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中对树木等景观绿植不应侵入道路建筑限界范围等要求,在未来规划道路配套种植的景观绿植过程中,交警部门将进一步提醒建设、设计单位充分考虑绿植种类,确保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