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讲《利维坦》导读
一、霍布斯生平和成书背景
二、霍布斯论人
(一)视觉策略
(二)照人画国
(三)知识与权力
三、进入国家
(一)放弃作为人的自然权利
(二)自然状态
(三)从国家诞生开始就预测国家的死亡
(四)合众为一
(五)国家权力问题的数学解决
四、国家的维持
(一)对主权者的反抗
(二)霍布斯的经济政策
(三)语言的运用
五、《利维坦》中的法律观
结语
(略)
【编辑推荐】
经典往往是对特定时代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和集中表达,这种思考和表达因其承载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关怀而流传于世,经久不衰。经典阅读可以拓宽我们认识世界的视野,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离不开经典。让我们重拾经典法学名著的精髓要义,去探寻无尽丰饶的法律思想宝藏。
【内容简介】
全书遵循先总后分、先普遍后特殊、先理论基础后具体实践的总体思路,共分为“法学基础”“法的概念与法的方法”“中国的法与社会”三个板块,分别介绍了《利维坦》《联邦党人文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和国家》《民主与不信任:司法审查的一个理论》《道德原则与政治义务》《论法律》《法理学的范围》《纯粹法理论》《法律的概念》《法律帝国》《法社会学》《乡土中国》《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共14本法学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张志铭,华东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中国法治实践的法理展开》等,译著《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哲社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
于浩,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在法学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中国法学会项目以及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
【前言节选】
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离不开经典,经典一般是对特定时代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和集中表达,这种思考和表达因其承载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适性关怀而流传于世,经久不衰。阅读经典可以拓宽我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加深我们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华东师范大学法理学学科积极响应学校强化通识教育、思维训练的教学要求,积极加强“法学导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法理学”等课程建设,并积极探索融贯通识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建设的新路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必要编写一本关于法学名著的导读教材,以帮助本科生和研究生较快地掌握法学学科中的一些经典文献。一方面,这样的导读教材能够帮助学生较为快速地掌握法学名著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它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那些频繁出现于法学课程中的概念。为此,我们以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法理学学科团队为基础,同时邀请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共同编写出《法学名著导读》。
全书遵循先总后分、先普遍后特殊、先理论基础后具体实践的总体思路,共分为“法学基础”“法的概念与法的方法”“中国的法与社会”三个板块,分别介绍了14本法学经典著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