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季张颖 夏天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大医院儿科门诊爆棚,儿童病患排长队、就医难。问题出在哪?”“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的同时,提升基层‘内驱动力’,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在上海两会上,委员们围绕老百姓关心的就医问题热烈讨论,纷纷建言献策。
建议增强社区儿科服务能力,当好“守门人”
在市政协委员马进看来,要从根本缓解高发季儿童就医难,就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守门人”作用。
“我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周期、全时间地提供儿科基本诊疗服务。并把是否能够全面提供此项服务纳入绩效考核指标。”马进说,同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儿童用药为确保儿科诊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效提供,应适当增加儿科诊疗用药,以满足儿科基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马进还建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儿科服务能力建设。“这是两个方面。既要加强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儿科培训,又要加强上级医院儿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巡诊和指导,帮助并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的提供儿科服务。”
“只有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才能缓解儿童就医难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马进说。
建议商业保险引入基层医疗,激活“内驱力”
而在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潘志刚等委员们看来,要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发挥好作用,解决“内驱动力”很重要。
“我们的建议是,上海探索突破政策壁垒,将健康商业保险引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内驱力’。”潘志刚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该份《关于上海突破政策壁垒将健康商业保险引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提案》由14名委员联名递交。
“目前,我们基层医生热情度并不高,这与激励机制有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差不多。”委员们认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的同时,提升基层“内驱动力”是关键。“医生积极性高了,老百姓才能产生信任。”
然而,要提升积极性,激励机制很重要。而现实问题是,目前各区政府对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如何破题?
目前,上海市政府已出台《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了探索商业健康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机制。
在潘志刚看来,商业健康保险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提高功能社区人员的健康管理水平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可以扩大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覆盖面,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保障需求,缓解群众就医负担。
“目前来说,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此,潘志刚建议制定商业健康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的指导性政策,明确合作的目的、原则、模式、条件、程序、监督等内容,为合作提供清晰的方向和依据。
他认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引入,既是社保的补充,也是政府对有能力的基层医生激励机制的补充。“要建立合作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促进合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还要建立商业健康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的服务平台。”潘志刚说。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