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葳然
除夕,为农历岁末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而除,新岁接续而来。农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则是春节,人们期盼春天的到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起初,这是对于原始信仰和自然的崇拜,在农耕社会,春天是神圣的,代表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受农耕文明的影响,人们在春节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随着文明的进步,春节被赋予了更多社会意义。
中华文化之美也在节日中得以展现,大江南北因风土人情不同,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特色的民俗,而贴春联是较为统一的一种习俗,这一中国百姓情有独钟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春联又被称作“对联”“门对”,其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形式对仗工整、语言简练、音韵和谐,平仄起伏中抒发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春联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传统规矩为上联贴面向门的右手边,下联贴在面向门的左手边,横批通常为四字,贴在门的正上方,从右至左读。
除此之外,什么是中国年味?是商场里“全国统一”的喜庆音乐,前奏一响便不禁跟着哼唱;是道路两旁挂着的红灯笼;是家家户户新换的春联;是春运浪潮中出港的航班和驰骋的火车……人们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完成这一特殊的“仪式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极特殊的意义,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都希望来年有新的气象、奔赴新的期待。“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新的春天即将在人们的期盼中如约而至。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