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荔 通讯员 周文晶
近日,第十三届中国社工年会在京举办。大会上发布了年度中国社工人物、年度中国最美社工、年度最美医务社工和示范项目,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的耿军霞荣获“2023年度中国最美社工”称号。
耿军霞,自强虹口工作站欧阳社工点组长、总社副督导、高级社工师,从事禁毒社会工作17年,曾5次获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优秀社工,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平安志愿者”,2023年被评为上海市禁毒社会工作20周年“最美禁毒社工”,同年被评为上海市“最美社工”。
17年来,耿军霞扎根一线,运用专业方法为300多名社区吸戒毒人员及家庭开展服务,成功戒断率达到82%。她不断探索戒毒康复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耿军霞说:“禁毒社会工作是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是一份关于爱的事业,在奉献爱的过程中,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是禁毒社工,我自豪!”
帮助一个家“重启”
2007年,刚从中学教师转行到自强虹口工作站担任禁毒社工的耿军霞,上门探访服务对象小红(化名),但小红和丈夫对她满脸的不屑和排斥,对耿军霞的的问候和关心,他们爱理不理,语气里都是轻蔑:“我最看不起的就是老师、就是社工。”
第一次上门探访,就受到这种“礼遇”,耿军霞几乎狼狈地离开了。然而,她没有放弃他们,耿军霞的服务理念就是尊重接纳,“我是专业的禁毒社工,我不能怕失败。”
通过走访居委会,耿军霞进一步了解到,原来小红的丈夫也是吸毒人员,小红脾气暴躁,喝酒后就与丈夫吵架。
没多久,耿军霞再次上门,小红没想到她还会来,态度有所变化,也逐渐打开了话匣……
原来,小红在做生意时接触到了海洛因,并深陷其中,家当全部败光了。无可奈何的小红找青梅竹马的阿伟帮忙,不久,两人结婚。其实,当时阿伟对小红的变化感到心惊,但他决定以自己为“榜样”帮小红戒毒,结果却是两人都不可自拔。在反反复复的戒毒中,两人迎来了女儿的诞生,可他们仍旧一心扑在毒品上。直到两人被强制戒毒,才暂时结束了这段梦魇般的日子。
为了与小红建立专业关系,耿军霞经常上门走访,关心小红一家人的生活,当得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她主动提出为孩子寻找补习功课的资源。因为,耿军霞觉得,小红最关心女儿,如果女儿能够健康成长,或许会对小红戒毒起到助推作用。
就这样,耿军霞推荐小红的女儿参加了虹口区民革二支部与自强虹口工作站合办的“爱心支教”免费补习班,孩子每次都会很认真地听讲。一学期下来,学习总成绩从年级排名第170名提高到第90名。
女儿的学习进步,提升了小红的戒毒信心。她表示为了女儿,她要戒毒,还要供女儿读高中。但以小红一家的经济情况来说,供孩子读高中并不容易。懂事的女儿决定不再读书,这让小红夫妻俩心急如焚。耿军霞得知后,把小红的情况报告给虹口工作站。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公安干警听说了此事,表示愿意资助小红女儿读高中。
后来,耿军霞还帮助小红化解了和哥哥的纠纷,一家人重拾久违的亲情。
如今,小红夫妇都戒毒10年以上,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阳光,他们重新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挽救艾滋病药物滥用者
年轻的阿君(化名)原本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却不幸沾染毒品并感染艾滋,也由此成了耿军霞的服务对象。
耿军霞认真分析阿君的情况,制定了系统的帮扶计划。
阿君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耿军霞就不间断地与他进行书信往来,逐渐打开了阿君封闭的心扉;她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阿君摆脱封闭和恐惧心理,邀请他参加小组活动,激发他的改变动机;向他推送相关案例,增强他治愈疾病的信心。
对于找工作屡屡碰壁的阿君,耿军霞不断鼓励他,介绍相关资源。阿君自己也不放弃,最终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为修复阿君与父母的关系,耿军霞像桥梁一样,通过面谈、电话的方式与他的父母沟通,肯定父母在监督阿君戒毒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她也把父母对阿君的爱传递给他,让他理解父母。渐渐地,阿君的父亲明白了需要尊重孩子,给阿君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家人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
以前的阿君习惯了独来独往,耿军霞邀请他参加社区活动,从当初的保持沉默到逐渐信任同伴,他开始与同伴们分享感受,也获得了同伴的认可和支持。耿军霞介绍与阿君有类似经历的同伴与他结对,给他陪伴支持。阿君有了自己的朋友,变得开朗起来。
现在的阿君正常上班,与父母和睦相处,那个曾经阳光的阿君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