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声音

古楼被烟花扫射,文物保护不该有闪失

业勤/张立美/王恩奎

本文字数:3268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元宵节当晚,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两名男子手持“加特林”烟花对着陇西标志性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威远楼持续扫射,疑似是在酒后取乐,引起网络广泛关注。2月27日,陇西县发布情况通报称,视频内容属实,事发时间为2月24日晚11点56分,威远楼未受到损害,已对两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公民保护文物是基本常识,更是义务

  威远楼因其为砖木结构,防火向来是保护的重中之重。而“加特林”烟花由连珠吐珠类烟花组合而成,燃放火力猛、射速极快、覆盖范围广,一旦火星溅到木质材料上,很可能引起火灾。公民保护文物是基本常识,更是义务;《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禁止在文物保护单位燃放烟花。幸好威远楼没有损伤,否则他们就不单是被行政拘留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承担破坏文物的责任。

  喝酒放烟花都是正常的娱乐活动,没什么问题,但取乐要有度,做事别过头,心中更要有谱。这两个人不管不顾,拿着“加特林”烟花,对威远楼“开火”,逞的是哪门子威风?事发当天是元宵节,接近晚上12点,两名男子是觉得下班了没人管,还是认为离得距离远,朝古楼喷射不会出什么问题?说到底,就是他们对文物缺乏敬畏之心,不觉得朝古楼喷射烟火是一件大事,更没有想到这种行为可能引发的种种后果。当地政府及时处罚既是对违规者的惩戒,更是维护文保规定的严肃性,以此警示那些还有类似心理的人。

  违规放烟花的人应该处罚,威远楼的管理工作也应该反思。据陇西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威远楼是设有保安的,但事发时保安可能不在现场,所以没有及时阻止两名男子。这些都反映出文保工作的松懈。元宵节游客数量多,又是灯又是火,防火安全更不能松懈。近些年节假日期间,各地因疏忽大意、防火失责而导致的文物被毁的教训着实不少了。

  尊重文物就是尊重历史,保护文物就是保护自己,别再干拿烟花喷射文物的事了。

  文物管理方不能有缺位和空白

  据了解,威远楼占地面积459平方米,为砖基三层木楼,分基座与楼体两部分,通高26米,是定西市现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钟鼓楼建筑之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持“加特林”烟花扫射,他们如何得逞,让人十分不解。

  陇西县博物馆馆长表示,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威远楼对游客市民正常开放,人流量比较大。其间,公安、应急、文保等单位都安排了人员巡逻,消防、安防、防雷的监管都是到位的。如果监管到位,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按当地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风景名胜区属于禁止燃放区域。

  更让人奇怪的是,威远楼的管理单位陇西县博物馆是看到网上视频后,才向县公安局报的警。这是不是说,事发时他们并不掌握相关情况?馆长称,事情发生在元宵节当晚11时50分左右,值班巡逻的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回家了。这就表明,当时对威远楼的保护可能处于空白状态。

  元宵节期间,公众夜游热情很高,对威远楼的保护有必要是全天候的,否则就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馆方称,楼体没有受损,“烟花应该没有接触到楼体”,这些让人稍松一口气。不过,对文物的保护不能有侥幸心理,管理单位应该做到心中有底、有数。可以肯定,如果当时有人员值守,不仅能及时阻止违法行为,也更容易锁定涉事者。

  对文物的保护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管理方以及当地有关部门,遇到节假日应该多留一个心,制定周全的保护方案,不能让文物处于监管的空白状态,不该存在“值班人员下班”的情况,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处置。水火无情,这些“国宝”如果被损害,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所以,怎么强调其安全都不过分。综合北京晚报、极目新闻等  业勤  整理

  “辅导作业粗暴对待学生”不只是师德缺失

  □  张立美

  2月28日,一条网传“湖南湘乡市某校一教师辅导作业时粗暴对待学生”的视频信息引发关注。湘乡市教育局当日对外通报称,目前该局已暂停涉事教师工作并责令其接受调查,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2月29日中国新闻网)

  “辅导作业时粗暴对待学生”的教师,被暂停工作并接受调查,是必要的纠正和处理手段,一点也不冤,不要觉得这样的老师是严师而为其抱屈。

  从网上流传的视频内容可以看到,这位老师动辄咆哮学生“我打死你,你瞎是吧,把8变成多少?读书,你配读书吗?”“十分之三变成小数是多少?你这个蠢货。”还时不时用巴掌掴向女孩的脸,扯着女孩的头发来回撞。显而易见,当事教师的这些行为相当恶劣,非常不妥,不仅涉嫌用言语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涉嫌体罚学生,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违反了师德规范。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从教育科学角度说,“教师辅导作业粗暴对待学生”从来不是教育好方法,更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辅导作业粗暴对待学生”,俨然是在做错作业的学生的伤口上撒盐,在客观上很容易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进一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甚至可能诱发学生的厌学心理,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作为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严师,面对学生作业错得一塌糊涂的情景,并不是一味地打骂,而是弄清楚学生做错作业的真实原因,究竟是学生没掌握相关知识,还是学生写作业的态度有问题。只有弄清楚前因后果,才能对症下药,进行相应的引导、鼓励或帮助学生补缺补差,为做错作业的学生解疑答惑。

  杜绝“教师辅导作业粗暴对待学生”这类师德失范事件再次发生,除了像当地通报所言,“举一反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外,还要加强教师自我情绪管理培训和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提高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既帮助教师学会自洽,包容学生错误和不完美,也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邻居家门口安装摄像头僭越了隐私边界

  □  王恩奎

  “邻居在我家门对面安了个摄像头。”近日,北京市民俞先生反映,隔壁邻居为了避免放在家门口的快递被偷,在门边上安装了一个摄像头,由于两家紧挨着,该摄像头同时覆盖了两家门口。出入都被摄像头拍了进去,俞先生感觉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于是和邻居沟通希望能撤下摄像头。(2月29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类似的纠纷并不少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猫眼等被大量运用。多种价位、功能各异的家用智能摄像产品不断涌进市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家用摄像头解决小偷“光顾”、车被剐蹭、老幼安全、宠物安全等问题。但与此同时,这些摄像头又给人带来了新的“烦恼”。邻居的日常出行不可避免地入镜、别有用心者借个人安全之由偷拍他人影像、云端存储视频存在被兜售的隐患……尤其是门对门的邻居,日常活动或多或少会被摄像头记录下来,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如今,以摄像头为代表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享受技术普及带来方便的同时,监控设备泛滥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多。近日,相关媒体调查发现,这些设备被安装在自己家门上或门口时,拍摄范围很可能覆盖到邻居家门口,因此被质疑侵犯隐私权的情况屡有发生。摄像头偷拍无孔不入,已经有成千上万双眼睛,通过在某个隐蔽角落里的隐形摄像头,窥视着你的隐私。

  时下监控探头似乎镶嵌进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监控系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规矩的监控系统。公众担心它无时无刻不在窥探我们的隐私。现实中,关于监控被滥用和曝光隐私的事件确实也接连不断。

  家门口不是私人空间,防止家用摄像头侵犯他人隐私,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家装上摄像头也不能太随便了。时下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在家安装摄像头别人管不着。的确公民有权安装摄像头,但是在家门口装上摄像头也不能侵犯他人隐私。应该明确的是,隐私权、安宁权是体现人格尊严的基本权利,这在我国民法典中已有体现——“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家庭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并不矛盾。随便安装监控,侵扰他人私生活,不论是有意或无意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任何人侵犯他人隐私的,都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3古楼被烟花扫射,文物保护不该有闪失 业勤/张立美/王恩奎2024-03-01 2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