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事

“家长里短”中护老情长的“小白法官”

——记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白云

本文字数:1524

□  记者  胡蝶飞

她是深耕涉老审判,带头办理全国首案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是为了更好与老年当事人沟通,自学“洋泾浜”上海话的“小白法官”;是对相邻漏水等问题了如指掌,在“家长里短”中用司法守护“夕阳”的最美公务员。

她叫白云,是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一名从事涉老审判工作的专门法官。

“司法守护老年人,其实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因为大家都会老去。”近日,记者再次见到白云时,她说。

带头办理全国首例案件

年过八旬的孙老伯自幼肢体残疾,老了之后和不太亲近的养女共同居住。孙老伯名下房屋动迁后,养女欺骗老人做了一次行为能力鉴定,并瞒着老人起诉至法院,让自己成了孙老伯的监护人,想要领走300多万元的补偿款。

此前,孙老伯已经在公证处立了一份意定监护公证,指定他的侄女作为自己失智后的监护人。得知养女的行为后,孙老伯非常气愤,由侄女起诉至静安法院,要求把监护人变更为侄女。

为弄清老人的真实意图和生活状况,白云多次登门询问老人情况并走访当地居委会和老人的邻居等,从最有利于孙老伯的角度,和最大程度尊重他的真实意愿出发,依法判决侄女作为老人的监护人。

判决不是终点,白云每年都会在重阳节前夕带领团队回访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等当事人群体。回访时孙老伯笑着对白云说:“案子判完到现在,我都胖了几斤,舒心也放心了。”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老年人权益保护第二批典型案例。

为老年当事人一揽子解决纠纷

“我得了肺癌,晚期,活不了几天了。”在一起涉老离婚案件开庭前,74岁的当事人王阿姨边说边摘下假发,默默流泪。在白云手中有厚厚一沓案卷材料,里边收集着王阿姨所有的受伤照片、验伤报告、病例记录等。

生命进入倒计时,隐忍近50年的她终于下定决心要重新为自己活一次,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财产,“拿到属于我的这笔钱,我就去农村找个地方,过完最后的日子。”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案子其实很简单。夫妻名下两套房产,这是夫妻共同财产,卖了房子把房款一分,案子就结了。”但白云于心不忍,“如果等判决下来,卖房一整套流程走完,或许人已经不在了。”

考虑再三,白云将突破口锁定在当事人的儿子身上,最终说服他出面说服自己的父亲。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离婚协议,由被告先拿出50万元给王阿姨。

拿到调解书的那一刻,王阿姨特别激动,跟白云说:“谢谢你,让我在死之前重新为自己活了一次。”

白云说:“这个案子让我对法律和司法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作为法官,要用法律思维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当事人的真正需求。”

白云力争帮当事人一揽子解决纠纷,近三年,她审理的700余起案件,调解撤诉率超过60%,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延伸司法触角,维护老人权益

为更好地帮老人解决问题,白云在工作之余自学上海话。“法官,你的上海话是‘洋泾浜’,不过确实有心了。”许多老人笑着对白云说。用贴近老人的语言交流,让老人感受到司法的关怀与温暖。

针对在诉讼中举证能力不足的老人,白云总是主动多做一点、跨前一步。面对新时代老年人日益多元繁复的司法需求,2023年静安法院首创涉老案件全流程观护体系。白云作为这项工作的践行者,积极为老人提供上门开庭、调查等司法服务,2023年以来上门开庭10余次,有效落实了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为了达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白云所在的涉老审判团队连续11年制发涉老案件审判白皮书,还采用“典型案例-类案特点-法官释法”的方式编写涉老审判典型案例。

2023年以来,白云带领她的团队不断延伸司法服务的触角,与静安区14个街镇、266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对接,每月开展“菜单式”普法讲座与咨询,力争把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实现“司法护老,法暖夕阳”的道路上,白云坚定向前。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城事 A05“家长里短”中护老情长的“小白法官” 2024-03-11 2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