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专版

2023年度法治徐汇建设“十大品牌”

本文字数:3481

1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

申报单位:徐汇区人民法院

品牌简介:徐汇法院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周召公甘棠树下为民解忧的传统司法文化相结合,于2018年成立“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汇集全院青年法官及助理组成服务团队,由资深法官组成“智囊团”,与街镇居村委、“生活盒子”定点对接,深入社区、楼宇、园区,提供上门普法宣传、调解指导、就地化解矛盾等司法服务,并成立长桥、漕河泾、田林等街镇属地工作站,服务徐汇滨江产业发展的滨江工作站,以知产保护为特色由劳模法官命名的于是法官工作站,服务区域城市更新的城市更新巡回审判站,助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海燕信箱”劳动争议巡回审判工作站,串联出一条富有徐汇特色的司法服务带。

2

“汇心”工作室检察服务基层治理平台

申报单位:徐汇区人民检察院

品牌简介:为更好服务“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区检察院全力打造“汇心检察”工作室品牌。“汇心检察”工作室将检察履职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计划”相结合,下沉至辖区13个街镇及“生活盒子”,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坚持党建引领,将法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检察实践,是“家门口”信访和解纷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有力举措。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优秀项目和平安徐汇建设十大优秀实事项目。

3

“解忧法空间”法治宣传阵地

申报单位:徐汇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徐汇区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品牌简介:“解忧法空间”由徐汇区司法局创建,从社区起步,由区委依法治区办、区法宣办逐步完善并向企业园区等其他领域推广。倡导并应用“输入-加工-输出-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通过投放“烦忧盒子”、基层法治观察点、公共法律服务客厅等多渠道收集“烦忧”,捕捉、提炼、分析法治方面共性问题和需求。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整合法治资源,指导各街镇司法所、园区借助“生活盒子”“党群服务中心”及线上“解忧”等载体,提供更加精准、更高质量的公共法律服务。目前,“解忧法空间”已在全区13个街镇和1个国家级开发区开展运营,并被市法宣办列为2023年度依法治理重点项目。已召集区法院等区内7家单位成立“解忧法空间”营商助企联盟,组建了40人的助企“解忧”法律专家团队和宣讲团队,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4

“田灵聆”田林街道办事处基层立法联系点

申报单位: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徐汇区人民政府田林街道办事处

品牌简介:田林街道办事处基层立法联系点既是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的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也是徐汇区内基层立法联系点“4+2+X”模式中唯一设在街道的联系点。三年以来,田林街道已在载体资金、运行机制、全员参与等方面予以保障,完善了《田林街道办事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保持对法律法规的敏感性,聆听基层一线群众的声音。截至2023年底,共参与35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征询工作,收集上报意见建议613条,获得采纳63条。同时,立法联系点还参与社区加装电梯、旧区改造、社区治理等民生议题,成为民意征集的“直通车”。202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到田林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并主持召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工作座谈会,充分肯定了立法联系点工作。

5

“汇公安”智慧执法监督

申报单位: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

品牌简介:近年来,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市委“坚持将法治作为城市最根本治理方式和核心竞争力”法治理念,在市局党委、区委区府坚强领导下,积极适应社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和法治公安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牵引,建设集执法办案、案件管理、涉案财物管理及合成作战等功能于一体,检、法、司等部门对接联动为扩展,统一看管送押、协作配合、刑事速裁等工作机制为保障的“一体化”执法办案运行模式,配套研发“执法质效管理平台”,全面整合集成执法监督功能,奋力打造新时代公安法治建设数据新引擎,构建公安基层警务执法规范化新生态,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徐汇样板。

6

“向阳花圃”法宣沙龙

申报单位: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品牌简介:2022年,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推出“向阳花圃”法宣品牌,深度践行“以服促管”崭新理念,以专业的队伍、精细的指导、特色的服务、新颖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专精特新”式法律服务,有效避免企业因“无心、无念、无感”违反法律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助推企业合规经营、健康发展。一是聚焦需求,精准普法,打造“法治名片”。品牌创立以来,共惠及企业325户,解决注册许可、行政信用修复等各方面实际问题700余个。二是优化供给、提升质效,激活“法治动能”。联合区内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向阳花圃”法宣沙龙活动,为经营主体搭建更全面的政策服务平台,实现法律服务供给资源优化升级。三是丰富载体、多元融合,拓展“法治阵地”。持续扩大法宣沙龙覆盖面,由面向企业扩展到面向街道、功能区、高校、医院等。

7

“汇心湾”妇女儿童维权实训基地

申报单位:徐汇区妇女联合会

品牌简介:2021年,区妇联携手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区律师界妇联主席谭芳所在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成立全市首家区级妇女儿童维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立足宣传普法、培训赋能和纠纷调处三大主要功能,引导广大妇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通过妇儿维权阵地驻点、个案法律服务和律师进社区、进家庭等形式,直面妇女群众,聚焦个别化需求,针对性提供法律维权服务。此外,实训基地不断拓宽服务外延,做深服务内涵,建设“八大中心”:家事诉讼中心、家事调解中心、遗嘱服务中心、财富传承中心、心理疏导中心、婚恋指导中心、家庭教育中心和家风建设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需要家庭,并于2022年9月成立区内首家家风馆,引导广大家庭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

8

“28爱法日”公共法律服务联盟

申报单位:徐汇区人民政府徐家汇街道办事处

品牌简介:徐家汇街道以建设“法治徐家汇”为目标,积极打造具有徐家汇特色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品牌“28爱法日”。街道整合区法院“甘棠树下”、区检察院“汇心检察”、区司法局“解忧法空间”、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各方法治力量,形成公共法律服务联盟,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活动。品牌创设以来,针对不同人群,已形成“爱法主题日”“爱法进机关”“爱法进学校”“爱法进企业、楼宇”“爱法进工地”“爱法进军营”“爱法夏令营”等系列活动,全面推动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延伸至社区每一个领域,切实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区事务,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社区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成果的“获得感”。

9

“AI数字人”普法客厅

申报单位:徐汇区人民政府虹梅路街道办事处

品牌简介:虹梅街道与漕河泾开发区高度重叠,园区诈骗案件频发,每年诈骗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在传统普法方式成效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提高反诈意识?如果能亲身体验一遍诈骗过程,更容易引起人们警觉,加深对反诈的认识。虹梅街道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利用园区内企业资源完成了“AI数字人”普法客厅建设,将虹梅派出所真实案例予以还原,体验者与“AI数字人”对几类高发的电信诈骗话术进行互动,模拟被骗过程,从而达到引以为戒的目的,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法治意识。下一步,街道计划打造AI智能互动普法问答栏目,与辖区大模型公司M iniMax合作,升级至“AI数字人”普法客厅2.0版,提供法律知识问答、法律条文解释等服务,为来访群众、企业解答更多法律问题。

10

“法润水岸”徐汇滨江法治空间

申报单位: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品牌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西岸集团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整合区域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资源,建立“法润水岸”徐汇滨江法治空间,打造“徐汇滨江法律服务集聚圈”。“法润水岸”,通过“润物无声”的法治宣传,让企业在法治的“滋润”下,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践行者”的理念。“法润水岸”依托区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区检察院“检互·西岸”检察官工作室、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客厅、律所及法律专家等法律服务资源,将法律服务与人工智能、艺术传媒、科技金融等产业集群进行深度融合,开展专题宣讲、法律咨询等特色系列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打造多元化法治阵地,让法律服务惠及更多企业。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专版 A082023年度法治徐汇建设“十大品牌” 2024-03-12 2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