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拍案说法

侵占学员学费二十余万元 乒乓教练一年内两度获刑

本文字数:2030

□  通讯员  王晓阳  记者  胡蝶飞

因私收、盗窃学员培训钱款用于赌博,一家体育公司的乒乓球教练崔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而缓刑期间他却没有戒赌,反而为“翻本”继续侵占公司钱款——时隔一年不到,他再次因涉嫌职务侵占罪站上了法庭被告席。这一次,公司和法律都不会再给他机会……

乒乓教练私收学费,获得公司谅解被判缓刑

2021年年底,小伙崔某某入职上海一家体育公司旗下的乒乓球俱乐部做乒乓球教练,却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利用代收学员学费的职务便利私下收取、截留培训学费8万余元用于赌博,并窃取了公司内存放的学员学费现金数千元。东窗事发后,崔某某被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以职务侵占罪、盗窃罪提起公诉。鉴于崔某某认罪态度较好,积极与公司达成以工时还款的赔偿协议并取得公司谅解,随后法院判处崔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期一年执行,并处罚金。

案件办理过程中,体育公司负责人告诉检察官,愿意给崔某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意继续留他在公司工作,扣除食宿补贴和基本生活费后,另外的工资用来偿还他所侵占公司的钱款。为此,公司还将崔某某调入新开的俱乐部,既是给他考验,也给他一个全新的开始。

缓刑考验期间故技重施,疯狂私收款用于赌博

新的环境、新的起点却未让崔某某做出真正改变,回归工作岗位后不到三个月,2023年初,崔某某再次入坑“赌博”。

“很快我就赌光了,又开始想从公司拿钱。”崔某某说,“公司给我配备了工作手机,登录公司微信没有实名,只能和客户联络不能转账,学员缴费需要扫公司的收款二维码。”

为了能私收到钱款,崔某某偷偷绑定了妹妹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给公司微信开通了转账功能,并以此微信收取学员学费。

“转账到该工作微信后,我就将这些学费或者会员费转账至我私人微信,并将转账记录删除,不让公司知道。有的客户比较信任我,就直接微信转账给我个人微信,还有学员交的是现金……这些钱我都拿来赌博了。”崔某某交代。

为了不引起公司怀疑,崔某某也会让一些学员扫公司付款码缴费,而那些私下的收款崔某某不敢让公司知道,每当公司查账时,他总谎称新店效益不好,客源较少,然后自己再私下用公司的教室给学员上课。

再次站上被告席,被判撤销缓刑数罪并罚

2023年9月,体育公司负责人发现了这些“猫腻”——崔某某所在的俱乐部虽然效益不好,客流量却很大,经仔细询问和查询工作微信转账记录,崔某某私收款的行径终于再次败露。

公司负责人于是带崔某某去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崔某某当场因参与赌博被行政拘留,随后因涉嫌职务侵占再次被公安机关执行刑事拘留。经审查,除去退给公司的部分钱款,从2023年1月至9月,崔某某擅自开通工作微信收款功能,并通过工作微信、个人微信以及个人支付宝收款或现金收款的方式,侵占学费共计18.8万余元,均用于赌博、个人消费等。

今年2月21日,该案开庭审理,检察官提出应当以职务侵占罪追究崔某某刑事责任。而且崔某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根据刑法规定,应当撤销缓刑,数罪并罚。

“作为少儿乒乓球教练,你原本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颇受学生和家长喜爱,但因赌博一次次将手伸向学员学费。第一次犯错后,公司不计前嫌继续雇佣你,可你仍陷在赌博和不劳而获的贪婪中,短短一年先后两次站上被告人席,这一次,公司也不愿意再给你机会,法律也不会给你机会……”庭审中,检察官告诫崔某某。

法院当庭宣判,以职务侵占罪判处崔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元,撤销缓刑判决,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七千元,同时追缴赃款发还被害单位。

梳理问题制发检察建议,帮企业堵漏建制

办理本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该体育公司在经营、管理中也存在经营模式、财务运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这使得崔某某有机可乘,并且长时间不被公司察觉。为此,检察官走访该体育公司调研交流,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帮助公司堵漏建制。

2月22日,考虑到该案涉及未成年人教育培训行业,检察官会同未检部门一同到该体育公司,向相关负责人当面制发检察建议,共同探讨防范公司经营风险的相关问题。检察官建议公司设立相应监管制度,强化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并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宣传企业合规经营理念,提升家长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企业担当和企业形象。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后会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对员工的监管和教育,提升合规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崔某某不思悔改,辜负了公司的信任,最终受到法律惩处。检察官提醒,法律不是儿戏,应当心存敬畏,缓刑不是“无罪释放”,而是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缓刑考验期间应当自觉遵纪守法,接受社区矫正监督。法律规定,若缓刑考验期间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情节严重的将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若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则撤销缓刑并数罪并罚,若缓刑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应当从重量刑。

检察官也提醒家长,即便是正规教育机构,也要认准公司账户,不要因相熟或信任就向教培机构班主任或教员个人支付学费,否则可能权益不仅得不到保障,甚至影响到对孩子的正常教学。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拍案说法 B07侵占学员学费二十余万元 乒乓教练一年内两度获刑 2024-03-12 2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