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黄若媛 记者 徐荔
在光板插座开关上打上品牌的标记,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插座摇身一变就成了“公牛”“施耐德”“西门子”等品牌插座开关,对外销售后,制造者和售卖者都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这样的“生意经”并不正经,一旦被发现就会面临法律的惩处。
学会“本领”自己“创业”
2022年7月,潘某甲苦于做淘宝生意赚不到钱,听说初中同学也在做电商生意,于是联系到对方想要“取取经”。没想到老同学做的根本不是什么正经生意,而是非法在电器开关上打标,将光板的开关伪装成名牌产品。然而,潘某甲不但没有对此有异议,还和同学心照不宣,默默地把这一套“本领”都学到了手。
三个月后,已经“发家致富”的同学被抓,潘某甲由于参与时间短、涉案不深,经过教育后便被释放了,但他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而是在发现很多网店没有了“货源”后,认为有利可图。
就这样,潘某甲准备在承接同学“资源”的基础上自己单干,还认为自己只要小心点就不会有事。于是,潘某甲借了几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潘某甲花三千多元购置了一个二手光刻机,购买了一些光板的开关商品,租赁仓库后,他还雇了四名员工,分别负责配货、印快递单、操作光刻机和打包包装。潘某甲自己则负责联系客户和做账,一个制假作坊就这么诞生了。
从2023年5月10日开始,一直到2023年5月31日被民警抓获,短短的二十天,潘某甲对外销售商品价值17万余元,利润约10%至15%,获利2万余元。
制假售假产业链破碎
实际上,早在2023年4月7日,青浦区公安机关接到报警,报警人称自己之前在一家网店购买的“品牌”插座是假货。公安机关迅速立案展开调查,青浦区人民检察院立即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很快,多名假冒品牌插座销售端与生产端的犯罪嫌疑人先后在多地被查获。
经讯问犯罪嫌疑人,承办检察官了解到潘某甲等人的插座生意已形成成熟的上下链,潘某甲负责制造插座,潘某乙和潘某丙则负责销售,他们将大量无品牌的插座进行刻印,包装成知名品牌后销往上海乃至全国各地。
据潘某乙和潘某丙交代,他们名下约有十家淘宝店铺,主要贩卖“西门子”“施耐德”“公牛”等品牌开关板和插座,他们在店铺里挂上产品链接,客户下单后,他们会将客户下单的产品报单给经常合作的潘某甲等上家,通过上家直接发货给客户,他们从中赚取差价。经查,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案发,在与潘某甲等上家“合作”期间,潘某乙销售金额共计78万余元,潘某丙销售金额共计27万余元。
经审查,检察机关认为潘某甲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伙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潘某乙和潘某丙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2024年2月,青浦区检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对潘某甲提起公诉,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潘某乙、潘某丙提起公诉。
说法>>>
根据《刑法》第213条之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214条之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检察官提醒,广大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保质保量、生产销售合格合法的产品,自觉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广大消费者对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要提高警惕,不贪图便宜,更要注意留存购买单据,如不慎购买到假冒产品请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另外,电商平台作为日益壮大的社会主体,应当落实好平台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对入驻商家品牌授权的实质性审查,为消费者做好第一道“守门人”。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