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本院采纳听证员的集体意见,向3家行政机关发出如下检察建议,要求3家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包括前述各类问题在内的违反安全生产和消防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情形,及时开展监督检查,采取责令整改等监管措施,并且协调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切实消除火灾安全隐患。”昨天,一场有关涉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安全的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在古北市民中心召开,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周一作出了听证决定。
近年来,本市外卖、快递等行业对电动自行车电池充换电的需求持续增加,由此催生了集中充电站、换电租赁等新业态的发展。目前,智能换(充)电柜既有位于沿街底楼商铺内的,也有安置于道路两侧的。然而,高频次的充电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电动自行车电池自燃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近日,在开展涉电动自行车及换(充)电柜等消防安全监管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长宁检察院收到了区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消防安全的书面意见。
据长宁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叶兰君介绍,收到线索后,检察官第一时间对全区58个电动自行车换(充)电柜经营场所进行走访调查,发现3个街镇辖区内部分电动自行车换(充)电柜经营场所内存在换(充)电柜区域与其他生产经营区域内之间未进行防火分隔、换(充)电柜供电线路导管由不阻燃材质的塑料波纹管制成且部分塑料波纹管已有破损、场所内无消防器材、未禁用明火等多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情况。
从周边群众反映、线索举报及多次现场核查来看,上述情况存在较大的火灾安全隐患,社会公共利益受损风险严重,为此长宁检察院聚焦上述安全隐患问题,在古北市民中心召开公开听证会。市人大代表、市人民监督员、区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担任听证员,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等受邀旁听。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对案件情况、相关证据材料、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行政机关需要履行的法定职责、法律依据及公开听证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说明,并提出审查处理意见。听证员在充分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对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保护新业态安全生产的行为表示肯定,并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
会后,听证员及部分旁听人员继续开展了专题座谈交流。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通报了全市涉电动车消防安全专项活动推进情况。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万力表示,从今年3月开始上海检察机关开展了关于电动自行车以及充换电柜消防安全的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全市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共摸排调查的涉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点位有254个,全市目前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是52件,制发检察建议或者是开展磋商的共17件。在已经立案的52件案件当中,涉及到充换电柜安全的是21件,占比约4成;涉及到飞线充电,占用、堵塞或封闭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等消防问题的是31件。根据目前的调查,换电柜经营场所的隐患问题多集中在充换电柜的数量比较多、场所没有禁止明火、灭火器已经失效等问题。换电柜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蓄电池的产品标识缺失、柜内没有安装相关的消防设施或者是不符合消防要求。
担任听证员的市人大代表何红民表示,电动车充换电柜在满足市民电动车出行,尤其是外卖小哥工作上有着很大的便利,不能因为部分充换电柜存在安全隐患,就一禁了之。不做减法要做加法,通过优化管理、整治隐患,从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减少隐患。“科技赋能只不过是个手段,我们监管人员还是要到网格上,到现场去看。”何红民说。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