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王畅
一名小小的招商专员却能在短短1年多时间内贪掉百万元的好处费;假冒头部电商的招商人员,骗子也能骗来百万元的好处费……近年来,直播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监督的制约,电商腐败已经成为了遏制电商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为贯彻落实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日前,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严忠华带队调研走访浦东直播电商园区内联点企业,开展“安商护企”专项行动。
行业治理缘起一条企业贪腐“蛀虫”
这场针对整个直播电商行业治理的检察履职,还要追溯到去年浦东新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职务侵占案。
在直播带货中,品牌方一般要将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直播公司作为直播佣金。在某知名直播电商公司做招商专员的周某,借用商务合作谈判、商品选送、合同签订、排期沟通等职务便利,与他人内外勾结,虚设代理商截留公司佣金。
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周某伙同邓某成立了一家中介公司,由邓某出面和品牌方谈判,周某隐身其后,向直播公司推荐该品牌,二人以代理商的名义“促成”品牌方与直播公司达成合作,而实际却向品牌方、直播公司承诺“阴阳”佣金比例,从中截留佣金共计55万元。除侵吞公司佣金外,周某到案后主动交代,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他还利用商品选送、直播排期的职务便利收受品牌方好处费,共计上百万元。
办理该案过程中,浦东新区检察院将追赃挽损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就认定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理由、法律依据和认罪认罚、退赔等问题向犯罪嫌疑人释法说理,督促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并退赃退赔,主动退还了认定的职务侵占金额及其他不当经营行为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取得了公司的谅解。去年7月,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犯罪嫌疑人周某提起公诉。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周某身为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伙同他人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被告人周某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业务往来中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告人周某在判决宣告前犯两罪,应当数罪并罚。同时,因其在职务侵占犯罪中具有坦白情节,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中具有自首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退出全部贿赂款,且同他人共同退出全部职务侵占款,法院依法对其酌情从轻处罚。最终判决周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25万元。退缴在案的贿赂款,予以没收;退缴的职务侵占款,发还被害单位。
从惩治个案犯罪中发现行业乱象
记者注意到,除了自身员工的贪腐,该公司也曾被假冒招商人员的不法分子“碰瓷”。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11月期间,被告人包某虚构自身具有推动产品至头部网络直播间进行销售的能力,后又谎称自己是该公司商务总监,并使用多个微信小号,伪装成上述公司的老板及工作人员骗取信任,以上直播需要“渠道费”、“茶水费”、“公关费”等为由,诈骗被害人刘某、陈某共计110余万元,用于自己日常及公司经营开销。最终包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10万元。
虽然权力有限,但采销、招商等岗位,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腐败的“高危地带”。今年年初开始,美团、腾讯、抖音集团陆续公布了内部舞弊腐败的相关情况。从犯案原因来看,受贿依然为高发的舞弊贪腐原因。《南方都市报》发布的《2022互联网反腐反舞弊报告》显示,过去5年曝光的互联网受贿案例中,高频发生腐败、舞弊的是商务和采购岗位。看似不起眼的岗位,也存在权力寻租空间,因此电商反腐刻不容缓。
办理周某案的同时,该直播公司主动请求检察机关彻查内部腐败利益链,严惩选品蛀虫。面对这一诉求,检察官不免有些疑惑,一个小小的招商专员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权力?这究竟是个案行为还是行业乱象?
带着这样的疑问,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严忠华带领办案团队主动走进公司调研后发现,影响力越高的主播,其直播间的选品和排期对于品牌方的诱惑力越大,而招商专员则手握产品的“生杀大权”,这也导致了选品条线成为电商腐败的“高发地”,招商过程的暗箱操作、权钱交易、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等行为,不仅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周某一案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为深挖内部腐败,浦东新区检察院会同公安机关,依托个案开展数据碰撞,通过大数据排查出多名与品牌方高频联络、账户异常的涉案人员,成功追诉到案多人。同时,浦东新区检察院主动加强行刑衔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探索线索移送机制,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行政检察”综合履职监督优势,形成监督的闭环。
一份风险提示 一份合规指引
访企问需,精准治理,浦东新区检察院在此次调研走访中充分发挥企业法治“护航员”“参谋长”的角色作用,深入了解电商直播新业态和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听取企业需求,针对电商行业反腐败风险防控提出对策和建议,要求头部直播电商公司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直播电商行业合规发展。
与此同时,结合直播电商行业中存在的职务犯罪、直播售假、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浦东新区检察院向行业协会送达了《直播电商行业法律风险提示函》,并与区工商联、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联合起草《上海市浦东新区直播电商营销活动合规指引》,针对电商直播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严重漏洞,借鉴企业合规治理模式,从内部监督机制、人事管理制度、法治廉洁教育等方面提出整改方案,规范辖区电商直播有序经营。
记者在《直播电商行业法律风险提示函》看到,检察机关指出,随着电商直播平台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平台企业的相关岗位权力被放大,在选品、主播招募、直播推广及宣传、物流、售后等核心岗位极易发生腐败,特别在选品环节,招商专员利用对商家的选择、品类推荐、直播排期等职务便利对品牌方形成压制或者虚构代理商套取公司的直播代理费用,寻租空间巨大,不仅损害了直播带货公司自身的利益,还无法保证选品的质量,同时引发了同类型产品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关系,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做好企业合规运营的“参谋长”
检察履职并没有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束而告一段落。秉持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原则,浦东新区检察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以能动履职帮助企业去疴除弊,做好企业合规运行的“参谋长”。
浦东新区检察院向直播公司公开送达了检察建议书,就完善内部管理、加强法治廉洁教育等问题精准施策,并组织检察干警赴直播公司,以“互联网+检察蓝——法治服务走进电商”为主题开展法治宣讲,帮助该公司员工筑牢廉洁底线。
检察官在回访中发现,直播公司不仅针对检察建议积极落实整改,还自主研发了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的选品平台,通过三轮选品、三重检查、多维度审核,斩断了选品条线的腐败利益链。其间,直播公司还发挥头部企业作用,参与撰写了《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为行业的廉洁发展以及合规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尽管直播公司的治理已初见成效,浦东新区检察院仍在为做好清朗的直播电商行业运行环境“后半篇文章”持续发力,主动加强行刑衔接,走访调研了新区市场监管局,针对电商直播行业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了解市场监管局对于电商直播平台的监督方式、处罚力度等,双方共同研讨排查新业态急速发展的同时潜在的行政及刑事风险点,有效提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水平。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