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平安

260家企业被“骗薪”3500万

浦东检察院向64家企业制发检察建议

陈颖婷

本文字数:843

  □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近日,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特大团伙职业骗薪诈骗案。在严惩犯罪的同时,案件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也引发了检察机关高度关注,为此浦东检察院已对金融、销售等行业的64家企业制发检察建议。

  2020年1月至案发,以杨某某等人为代表的职业骗薪群体,通过伪造学历证书,虚构工作经历入职企业后,以虚构拜访客户记录等方式制造自己正在为公司努力工作的假象,以此骗取公司支付的底薪或业务报销款项。当被害单位发现上述人员未能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业绩一直为零,欲将其解聘时,部分人员还会以“正在寻找客户、客户资金马上到位”等方式拖延在职时间,以骗取更多薪资。经统计,检察机关认定被害企业260余家,该团伙涉案金额高达3500余万元。

  据检察官薛松介绍:“有家外地企业来沪开设子公司,招募了85名销售人员竟然都是职业骗薪人,销售业务因此陷入瘫痪,这不仅使公司业绩和声誉双双受创,更伤害了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的信心。”

  去年10月起,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陆续对这起职业骗薪系列案中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截至目前已起诉188人,现有178人获判。

  在严惩犯罪的同时,浦东新区检察院全力推进追赃挽损,在办案中采用建议公安冻结赃款、检察机关自行冻结赃款的“双冻结”模式,全流程督促被告人在侦、捕、诉、审等各环节退赃退赔,实现了七成以上的退赃退赔率,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企业的损失。

  骗薪犯罪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内部生态系统,挤占了正常求职者就业资源,更严重扰乱了营商环境。对此,针对被害企业经营管理漏洞,浦东新区检察院从建立健全入职信息审查制度、强化企业内控管理、规范新入职人员社保缴纳等方面,对金融、销售等行业的64家企业制发检察建议。同时牵头召开职业骗薪案件治罪与治理问题座谈会,邀请工商联、人社局、劳动仲裁机构、被害企业代表等,围绕共建信息互通联动机制、规范企业招工用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构建职业骗薪“黑名单”、扩大案例政策宣传等方面开展深入讨论,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平安 A04260家企业被“骗薪”3500万 陈颖婷2024-04-10 2 2024年04月10日 星期三